来问东林社,行吟西涧滨。
水痕秋更浅,山色雨如新。
落木无栖鸟,扁舟有去人。
欲因寻石室,深愧客衣尘。

注释:

  1. 过妙智院临西涧望海虞诸山得尘字:路过妙智院,站在西涧边远眺大海、虞山等众山,写下了“尘”字。
  2. 来问东林社,行吟西涧滨:来到东林社询问,在西涧的边上行走吟咏。
  3. 水痕秋更浅,山色雨如新:水面上秋天的痕迹显得更加浅薄,山上的颜色像是雨水一样清新。
  4. 落木无栖鸟,扁舟有去人:树木已经落下,没有栖息的鸟儿,只有一叶扁舟中有行人离去。
  5. 欲因寻石室,深愧客衣尘:想要因此寻找石头屋,深深感到自己的衣服上沾满了尘埃。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过妙智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联“过妙智院临西涧望海虞诸山得尘字”,直接点明了主题。妙智院位于西涧之畔,作者在此地远眺海虞诸山,发现了一个“尘”字,寓意深远。这里的“尘”既指代尘土,也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颔联“来问东林社,行吟西涧滨”,展现了作者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在山水之间漫步吟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这里既有对山水的描绘,也有对友情的表达,体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颈联“水痕秋更浅,山色雨如新”,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秋天的水痕和雨后的山色。秋水更显清澈,雨后山林呈现出新的生机,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尾联“落木无栖鸟,扁舟有去人”,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落木萧瑟,鸟儿归巢;扁舟载着离人缓缓驶向远方。这里既有对离别的哀愁,也有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