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雪祠官貂帽低,笑乘飞雁上天梯。
宝幡绣重团金粟,钿合香严印紫泥。
官馔每供千岁鹿,驿程深听五更鸡。
流沙可是河源地,摇首扬鞭更欲西。

玉雪祠官貂帽低,笑乘飞雁上天梯。

宝幡绣重团金粟,钿合香严印紫泥。

官馔每供千岁鹿,驿程深听五更鸡。

流沙可是河源地?摇首扬鞭更欲西。

诗句释义:

  1. “玉雪祠官貂帽低”:形容虞伯生作为高官,其仪态谦逊,如同谦卑的玉雪一般,其头戴貂帽,显得格外低调。
  2. “笑乘飞雁上天梯”:通过“笑”字表达了对虞伯生轻松愉快的情感态度,而“骑飞雁”则形象地比喻虞伯生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儿,轻松自如地登上了高高的梯子,象征着他的仕途顺利、一帆风顺。
  3. “宝幡绣重团金粟,钿合香严印紫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祭祀场景。宝幡上绣满了华丽的图案,色彩斑斓如金粟;钿盒内插着香气浓郁的香料,上面刻有精致的印记,都是用上好的紫泥制成的。这些细节描绘了祭祀的精致和庄重,也反映出了虞伯生在朝政中的重要地位。
  4. “官馔每供千岁鹿,驿程深听五更鸡”:这两句描述了虞伯生回乡省亲时的情景。千岁的鹿肉是珍贵的美食,象征着尊贵和享受;而五更鸡则是天刚破晓的啼鸣,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这里既展现了虞伯生的身份地位,也表达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祝福。
  5. “流沙可是河源地?摇首扬鞭更欲西。”:这句诗表达了虞伯生对于家乡河流源头的地理知识,并表示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他频频摇头,扬起马鞭,似乎在表达着他想要离开的意愿,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留恋和不舍。
  6.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虞伯生的身份地位和他在官场中的成功与荣耀。同时,诗歌也传达了作者对虞伯生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祝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译文及注释:

送颜司议使蜀访图书 ——元代·袁桷

玉雪祠官帽压低,笑傲乘风登云梯。

宝幡绣花堆金粟,钿合香浓印紫泥。

官家膳食常供千岁鹿,驿站路程长听五更鸡。

流沙之地莫非河源地?摇首扬鞭更欲向西归。

作品背景:

《送颜司议使蜀访图书》为元代著名文学家袁桷所作。此诗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动荡不安,但文化艺术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官员使蜀(指四川)访书的经历,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的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