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木落山月低,出门秋色风凄凄。
客行忆过黄陵庙,谷口青猿一个啼。

【注解】:

洞庭木:指秋天的湖边。

黄陵庙在湘水入长江的地方,即今湖南省境内的黄陵山。

谷口青猿(qióng):指湘江三峡中巫峡的青石嘴。青石嘴在巫山西北面,巫山十二峰之一。传说古时有神女在此采药,遇一老人从高飞下,遂为夫妇。后因以“青猿”比喻隐士或仙人。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点明题画诗的背景。“木落”,指深秋;“山月低”,是说天色已晚。两句写出了深秋季节,洞庭湖畔,一片萧瑟凄清的景象。次句写诗人在这样凄冷的环境下出门远行的情景。“秋色”、“凄凄”,进一步渲染气氛,使人感到寒气袭人。“出门”,与第一句中的“出”字照应。

三、四句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过黄陵庙”,说明已经离开了洞庭湖边。“客行忆过黄陵庙”,表明此时此地,作者正怀着一种怀念之情来回忆过去在黄陵庙时的所见所闻。“忆”,回忆;“过”,经过,访问。“黄陵庙”,即传说中的黄陵祠,相传为舜帝南巡至此,死于苍梧而葬于此。“过黄陵庙”,即意味着“过湘”。这两句是写诗人到湘江游览的见闻,也隐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谷口青猿啼”,写到了湘江三峡中的一个著名景点——巫山十二峰之一的“神女峰”。这里猿啼声特别响亮,好像在为游人送行。“谷口”,指巫峡中一段峡谷,峡口有一座青石山,故名。“青猿”,即青石上的猿猴,这里代指山中隐者或仙人。此句写景之妙,在于它把一个静谧的环境,巧妙地托付给猿猴,使这一静谧的环境显得更加幽静。全诗句句写景,却句句关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七年(812)秋天,经湖南至江西一带漫游时,看到洞庭湖畔秋色凄凉,乘舟过黄陵庙后,又来到湘江三峡中著名的巫山神女峰下。看到山谷中青石嘴上一只青猿正在啼叫,听到猿啼声便想起自己曾在黄陵庙里遇见过一位仙女,并和她结为夫妇,因而产生了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