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蔡州城下三尺雪,绯衣小儿二尺铁。
汝水鳞鳞苍瓠悬,不洗逆雏襟上血。
吏部落笔走风雨,穹碑清庙生民语。
颛臾乃在邦域中,君诛一臣何足诩。
乾坤万世开皇元,天戈一指清中原。
方将泥金泰山顶,残灰岂问幽兰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所要分析的内容来逐句逐节分析。答题时应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作用,并指出效果。最后点明运用了哪些手法及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蔡州”二句:写蔡州城下雪景与小儿之惨状。君不见蔡州城下三尺雪:君不见,表示对眼前情景的惊异;蔡州,指当时蔡州节度使安金藏,因镇压淮西吴元济之乱有功,朝廷授以节度使职,治所在今河南驻马店市。城,指蔡州城。蔡州城在淮水南岸,故称蔡州为“蔡州城”。城下三尺雪,形容雪花密布,堆积如山。绯衣小儿二尺铁,指小儿穿着红衣服,手持两尺长的大刀。二尺铁,即两斤半铁。绯衣,古代男子穿的衣服有深红、浅红之分。
“汝水鳞鳞苍瓠悬,不洗逆雏襟上血”,写汝水河中鱼鳖被屠杀的情景。汝水,汝水又名汝河,源出河南省嵩县,流经河南省境内,到郑州市注入黄河。鳞鳞,众多貌。苍瓠,青色的瓜。逆雏,幼鸟未飞。襟上血,指身上的血迹。
(2)
“吏部落笔走风雨”:写李德裕任宰相时的威风。吏部,指李德裕,曾任吏部尚书。
“穹碑清庙生民语”:写李德裕的功德。穹碑,高高的石碑。清庙,指庙堂。生民,指百姓。
(3)
“颛臾乃在邦域中”:写李德裕讨伐李师道之事。颛臾,地名。李德裕于长庆四年(824年)九月,派大将刘奇等率军讨伐李师道。李师道据州固守,后被官军攻破,擒杀之。
(4)
“君诛一臣何足诩”:写李德裕讨伐李师道之举。君,指唐穆宗。一臣,李师道。师道被杀,朝廷认为其罪当诛,但李德裕认为师道无罪,因此此事成为李德裕的笑柄。
(5)
“乾坤万世开皇元”:写李德裕建立新王朝。乾坤,天地,比喻国家。乾坤万世,指国家的长久稳定。开皇元,开创基业,这里指建立新王朝。
(6)
“天戈一指清中原”:写李德裕平定天下的战争。天戈,指上天赋予的力量。一指,用武力一击。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这里泛指全国。
(7)
“方将泥金泰山顶”:写李德裕封禅泰山之事。泥金,指把金箔黏合到纸或绢上制成书帖,称为“泥金书”。泰山顶,指泰山的顶峰。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传说中黄帝曾封泰山禅亭亭,此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以封禅作为祈求神灵保佑、巩固统治的手段。李德裕被封为太尉兼中书令,加号“卫国公”,他于长庆五年(公元825年)二月拜受太尉印绶,八月又奉制前往泰山封禅。
(8)
“残灰岂问幽兰轩”:写李德裕死后的哀荣。残灰,指人死后留下的骨灰。幽兰轩,指墓室,古人在墓室中多植香草花卉,以供后人祭奠。
赏析:
此诗前八句描写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后四句则表现了一个政治人物的功过是非。诗中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和借古讽今的手法。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着叙事写景,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