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去已久,归如魂魄何。
俗传西汉事,碑刻大风歌。
山远分滕壤,冰开响沛河。
荒台两间屋,衰草夕阳多。
【注释】
歌风台:相传是汉高祖刘邦的歌舞之地,后为项羽所毁。
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去已久:很久没有回来过。
归如魂魄何:回到这里来又能怎么样呢?
归如:回还,返回。
魂灵:灵魂,鬼魂。
俗传西汉事:民间传说这是汉朝的往事。
碑刻:雕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大风歌:指《垓下歌》。
山远分滕壤:泰山遥远,分开了滕县的土地。滕,地名。
沛河:即沛水,源出山东定陶县南,至徐州市入彭越泽。
荒台:荒凉的台阁。
衰草:枯萎的草木。
【译文】
汉高祖已经很久没有回来了,他回来又有什么用呢?
民间传说这是汉朝的往事,石碑上的《大风歌》记载了这些往事。
因为山势遥远所以分隔出了滕县的土地,冰开时发出沛河的声响。
荒凉的台阁中只有两间屋子,夕阳下野草丛生的荒台上多见游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泰山感而作的咏古之作。诗的首句“汉高祖去已久”,点明时间,说明自己登临泰山已有很长时间了。次句“归如魂魄何”,写诗人登高所见,感慨万分,不知归途。三、四两句写诗人登山途中所见景色:“俗传西汉事,碑刻大风歌。”这两句是说,民间流传着汉代的历史故事,石碑上刻有《大风歌》,可见此地曾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五、六句写诗人登上山顶,眺望远方,只见山峰耸立,云雾缭绕。最后两句写山下的台阁荒废,残破不堪,野草遍地,游人稀少。
此诗通过写景抒发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前四句写登泰山所见,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景中有情。“俗传西汉事”一句,暗指秦亡汉兴的历史事实,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叹和惋惜之情;“碑刻大风歌”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汉初统治者的批判。后四句以写景为主,写诗人登顶后的所见。“山远分滕壤”句,以自然景观烘托出诗人的心境;“荒台两间屋”句,写诗人所见荒废台阁之景;“衰草夕阳多”句,写诗人登临高处所见野草遍生、游人稀落的景象,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全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境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