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才子,江夏一黄童。
鹳爵那衔鳣,琴高不化龙。
羁孤千里易,孝友一生隆。
最有宜春恨,魂飘结暗松。

【注释】

建安:指三国时魏的曹操、曹丕父子在北方建立的魏国。这里泛指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即建安时期。七才子:汉赋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王逸、徐干等七人,因擅长文辞而称为“七子”。黄童:晋代诗人陶潜自称,意谓自己像《离骚》中的幼童一样天真。鹳雀:传说中一种能衔鱼的鸟。鳣(chán):大鱼。化龙:传说中鲤鱼能化为龙。羁孤:被囚禁的人。千里易:形容路途遥远。孝友:孝顺父母和朋友。隆:兴盛。宜春恨:指屈原的怀沙诗,抒发怀念楚国之情。暗松:指结怨于楚人的宋玉。魂飘:比喻魂魄离散。结:缠绕。

【赏析】

此诗以“怀杨子将”为题,是说作者对建安七才子中江夏一童生(即陶潜自称的)十分仰慕和钦敬,希望他能象古代贤达那样,有经世济民之才,报效国家,造福苍生。

开头两句,用汉代才子司马相如、扬雄等人比作建安七才子。这两人都是汉朝著名的文人,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江夏一黄童”,是说陶潜自谦地称自己只是江夏地方的一个普通童子。“鹳雀衔鱼”,是说陶潜小时候聪明伶俐,好学不倦;“琴高不化龙”,是说陶潜虽然有才能,但不被朝廷重用,只好隐居山林。这两句写他少年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感到十分遗憾。

第三句“羁孤千里易”,是说由于战乱不断,作者被迫流离失所,四处漂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悲愤和无奈。

第四句“孝友一生隆”,是对陶潜人品的高度赞扬。作者认为,陶潜是一个有道德品质的人,他孝敬父母,友爱朋友,一生都保持着这样的高尚品德。

最后两句“最有宜春恨,魂飘结暗松”,是说陶潜最为遗憾的事情就是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他的灵魂却永远飘荡在结怨于楚人的宋玉所居住的暗松之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陶潜的深深同情和敬佩之情。

全诗通过对比和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建安七才子的赞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