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郎巧智似蒙恬,兔颖狸毫健且铦。
能扫万言资李白,曾探五色借江淹。
匡仙洞府家偏远,丹凤池头迹漫潜。
笑与中书新作传,虹光清夜映书帘。

这首诗描绘了萧廷菊中书传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才能,通过对其智慧、学识、才华和成就的描述,展现了他的风采。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萧郎巧智似蒙恬”:这里的“萧郎”暗指萧廷菊,而“蒙恬”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以智谋著称。此句意在赞美萧廷菊的智慧与军事将领蒙恬相当,展现了其非凡的才智。
  2. “兔颖狸毫健且铦”:这里用“兔颖”和“狸毫”来比喻他的文笔犀利、敏捷,能够迅速捕捉并表达出深意。同时,“健且铦”(即坚硬锋利)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文笔技巧。
  3. “能扫万言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洒脱、才情横溢著称。此句意在称赞萧廷菊的文思敏捷,能够在短时间内构思出大量文字,这与李白的才华相媲美。
  4. “曾探五色借江淹”:江淹是南朝梁代诗人,以其辞藻丰富、想象力丰富而著称。此句意在赞美萧廷菊的文采斐然,能够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想象力来表达诗意。
  5. “匡仙洞府家偏远”:此处“匡仙洞府”可能指的是道家修炼的地方,用以形容萧廷菊追求高远的理想境界。“家偏远”则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不愿被名利所束缚。
  6. “丹凤池头迹漫潜”:丹凤池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此处用来形容萧廷菊隐居生活的闲适与高雅。“迹漫潜”则强调了他的隐逸之志,不愿涉足尘世。
  7. “笑与中书新作传”:最后一句表明萧廷菊乐于为《中书新作传》撰写序言或评论,显示出他对这部作品的支持和赞赏。
  8. “虹光清夜映书帘”:此处“虹光”可能是指书房里的灯光,象征着知识的光芒。“清夜”则是宁静的夜晚,意味着在这样的背景下阅读书籍。“映书帘”则形象地描绘出书房中灯火通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学习氛围。
  9. 赏析:整首诗通过对萧廷菊中书传的赞美,展现了其智慧、学识、才能和成就。诗中的关键词“智慧、学识、才华、卓越”贯穿始终,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比喻,将萧廷菊中书传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诗句朗朗上口,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萧廷菊中书传的敬佩之情,也展现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