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飘零偶此同,明朝判袂各西东。
来时梅浦分新白,去日仙坛扫落红。
得句每裁云五色,挑灯常近鼓三通。
两贤总是金闺彦,善保兴居锡谷中。
别竹逸极初归锡洲,十载飘零偶此同,明朝判袂各西东。
来时梅浦分新白,去日仙坛扫落红。得句每裁云五色,挑灯常近鼓三通。
两贤总是金闺彦,善保兴居锡谷中。
【注释】
“别竹逸”:指隐居山林的隐士。极初:最初,当初。
锡洲:地名,在今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
十载:十年。
梅浦:地名,在今浙江嘉兴市海盐县。
仙坛:仙人居住的祭坛。
“得句”二句:指作者得到诗句后,常常用五彩丝线剪裁成云彩,晚上则常在鼓声中诵读这些诗句。
善保:善于保护。
【赏析】
这首七律是送别隐士张伯英回故乡的。张伯英字仲高,号白云,原籍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隐居于嘉兴的南湖之滨的张家庄,以种田、编草鞋为生。他与诗人有交往,并曾作过一首七律给诗人。诗人对隐士的遭遇十分同情,因而写了这首诗赠给他。
第一联:“别竹逸极初归锡洲,十载飘零偶此同。”意思是说,自从张伯英才隐居于南湖之滨以来,已有十年之久的时间了。在这十年里,自己也曾像张伯英一样地飘零不定,今天能在这里和张伯英相聚,真是难得的啊!这里所说的“别竹逸”,即指张伯英隐居南湖的张家庄。
第二联:“来时梅浦分新白,去日仙坛扫落红。”这两句是写两人相会的情景。“来时”二句,是指诗人刚到张家庄时,张伯英正把新采的梅花分送给前来拜访的人们;“去日”二句,是写诗人将要离开张家庄时,张伯英正在打扫祭神用的红色花瓣。这里所说的“梅浦”、“仙坛”分别指的是嘉兴市海盐县境内的梅湾、仙坛村,这两个地方都是古代人们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张伯英之所以要打扫红色花瓣以示敬神,是因为他是神仙降世,所以要用红色的花瓣来祭拜。
第三联:“得句每裁云五色,挑灯常近鼓三通。”这两句是写两人相会时谈心的情景。“得句”二句,是说每当得到佳句妙语时,张伯英就用五彩丝线剪裁成云朵状,表示高兴和赞赏之意。“挑灯常近鼓三通”是说每当张伯英吟诵诗篇的时候,诗人就常常挑亮油灯,让鼓声伴随着他的吟诵声。
第四联:“两贤总是金闺彦,善保兴居锡谷中。”这两句是说张伯英和诗人都是出身于豪门之家的贤士,应该好好地保护好自己的住宅和家园。这里的“两贤”,是泛指诗人和张伯英两位隐士;“金闺”,指豪门之家;“兴居”指住宅;“锡谷”,指庄园。
整首七律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张伯英的深情厚谊以及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