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方见雪,欢喜万人同。
觥巨醅浮绿,窗明烛耀红。
煎茶移石鼎,理棹命溪童。
黄竹何须赋,休祥兆岁丰。
【解析】
此诗为诗人在庆贺大雪而分韵得“同”字时所作,全诗写雪景和雪后农家的生活。首二句点明“今年方见雪”,喜极而发;中间四句以雪的洁白、红烛的辉映、煎茶煮酒、理棹行舟等场景,描绘出一幅热闹欢快的雪后农村生活图;最后两句用黄竹来比喻白雪,表达出自己对雪的赞美和祝愿。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雪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描写雪景,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答案】
①十月廿六日(农历十月十六)②喜(高兴)③觥巨醅浮绿:酒杯大且盛着美酒,酒泛青绿色。④窗明烛耀红:窗户明亮如昼,蜡烛燃烧,照见室内一片通红。⑤煎茶移石鼎:烹茶时把铁锅移到石炉上煎煮。⑥理棹命溪童:整理船桨,让孩童去溪边捕鱼。⑦黄竹何须赋:不必写竹林,因为竹是绿色的,和雪一样。⑧休祥兆岁丰:不要吉祥的预兆,预示丰收年景。赏析:这是一首咏雪诗,写诗人在喜庆大雪而分韵得同字时所作。首二句点明“今年方见雪”。“欢喜万人同”,写雪后人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三、四句写雪后的农家生活。窗明烛耀红,写室内景象;煎茶移石鼎,写室外活动。这两句既写出雪后的景色,又写出人们活动的情景,使雪后之景与人们的活动相互映衬。五六句写雪后的农事活动。“理棹令童”,指理船桨让儿童去溪里捕鱼,表现了雪后农人的生活情景。七八句承上启下,写雪后的自然景色。黄竹何须赋,不用写竹,因为竹是绿色的,和雪一样。休祥兆岁丰,雪兆丰年,寓意吉祥,寄寓诗人对新年丰产的美好愿望。
译文:
今年才见到大雪,众人欢喜无量。
酒杯大盛着美酒,酒泛青绿色。
窗户明亮如昼,蜡烛燃烧,照见室内一片通红。
煎茶时把铁锅移到石炉上煎煮。
整理船桨,让孩童去溪里捕鱼。
黄竹不需赋诗,不必写竹,因为竹是绿色的,和雪一样。
希望不出现吉祥的预兆,预示丰收年景。
赏析:
此诗应是诗人于今年(公元782年)冬十月二十六日(农历十二月初三)在洛阳时所做,因当时正是初雪时节,故题作“十月廿六日喜雪”。
首联:“今年方见雪,欢喜万人同。” 首句交代了时间,说明这是一次难得的降雪,所以“方见雪”。次句写众人喜悦之情。诗人抓住雪后人们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的形象加以刻画,并由此抒发自己的感情。
颔联:“觥巨醅浮绿,窗明烛耀红。” 颔联写雪后农家的生活场景:举杯畅饮,美酒满觞;屋内外一片通明,红烛熠熠闪光。这里既写出了农家的欢乐心情,又表现出雪后山村的一派生机和活力,烘托出雪景的迷人之处。
颈联:“煎茶移石鼎,理棹命童稚。”“煎茶”是古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体现了一种生活情趣,同时也是文人雅士的一种文化追求。“移石鼎”意喻煎茶时把铁锅移到石炉上煎煮,突出了其独特性,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对传统习俗的尊重。“理棹”则是指整理船桨,让孩童去溪里捕鱼。这一联既是写雪后之景,更是写雪后之乐,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氛围。
尾联:“黄竹何须赋,休祥兆岁丰。” 尾联则是诗人的抒情之笔。黄竹不需赋诗,不必写竹,因为竹是绿色的,和雪一样。休祥兆岁丰,雪兆丰年,寓意吉祥,寄寓诗人对新年丰产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