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西北云,群物共衰槁。
万雪閟阴崖,青松一何好。
小竹不受风,低回向人扫。
茅檐化穹庐,树压珊瑚倒。
谁将渭水竿,移舟入瑶岛。
此时沙漠天,齧旃命如草。
复有辕下车,夜蹶蓝关道。
哀哀节义躯,何如此溪老。
溪老谓余言,贞心当自保。
讵知三尺蓑,功成在华颢。
隆冬西北云,群物共衰槁。
寒冬时节,西北的天空布满了厚厚的云层,万物都显得凋零而衰败。
万雪閟阴崖,青松一何好。
无数的雪花覆盖在山崖上,只有那苍翠的松树依然生机勃勃。
小竹不受风,低回向人扫。
那些小巧玲珑的竹子似乎也不愿接受寒冷的风,它们低垂着头,好像在为过往的人扫清道路。
茅檐化穹庐,树压珊瑚倒。
茅草屋顶仿佛变成了一座圆顶的帐篷,而那些高耸入云的树木,仿佛是压弯了枝头的珊瑚。
谁将渭水竿,移舟入瑶岛。
是谁将渭水边的钓竿搬走,将船开进了那如仙境一般的瑶岛?
此时沙漠天,齧旃命如草。
此时此刻,沙漠中的天地仿佛成了草原,那长命百岁的野马也仿佛在啃噬着旃旗。
复有辕下车,夜蹶蓝关道。
又有战车驶过,夜中颠簸于蓝色的关门道。
哀哀节义躯,何如此溪老。
哀哀哀伤的是这节义之躯,为何不如这溪边的老者?
溪老谓余言,贞心当自保。
溪边的老者对我说,只有坚守贞洁之心,才能自保其身。
讵知三尺蓑,功成在华颢。
却不知那片三尺长的蓑衣,它的功劳却在那辉煌的太阳和月亮之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德和理想的思考。诗人以大自然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川、草木、风雨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诗人也在诗歌中提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强调只有坚守贞洁之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诗的开头两句“隆冬西北云,群物共衰槁”,描绘了冬日西北天空的景象。乌云密布,万物皆显枯萎,这是大自然的萧条景象,也是诗人心境的象征。
第三句“万雪閟阴崖,青松一何好”,则转换到了山间。大雪封锁了山谷的阴冷之处,但青松却依然傲然挺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里,诗人通过对比阴冷与坚韧,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坚定与不屈。
第四句“小竹不受风,低回向人扫”,进一步描绘了竹的形象。竹子虽然细小,但并不畏惧风吹雨打,而是低垂着头,仿佛在为过往的人扫去尘埃。这既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也是诗人对自己坚韧品质的隐喻。
接下来四句,诗人通过描绘茅屋、树木、战车等意象,进一步展现了他的志向与追求。茅屋虽小,却似穹庐;树木虽高,却似压垮了珊瑚;战车虽然奔驰,但诗人却如同坐在家中一般自在。这些意象既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他的内心世界。
最后四句,诗人通过描绘沙漠、草原、车轮等意象,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沙漠中的天地广阔无垠,草原上的野马自由奔放,车轮滚滚向前,这些都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前进的动力。然而,诗人却认为这些都无法比拟于内心的平静与坚持,只有坚守贞洁之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德和理想的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