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能北秀同一师,朝参暮请同一时。
胡为分宗作南北,匹似骨肉成乖离?
只缘见性有差别,究竟也知无二说。
明镜非台火里沤,菩提有树空中橛。
丈夫岂肯师于心,便从陆地甘平沉。
直是循流了源委,三乘教外求知音。
空室老矣无机智,吃饭有时忘却箸。
因子凌晨觅赠言,掇笔不觉书长句。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贾岛的作品,题目为“示秀禅人”。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第一句:“南能北秀同一师,朝参暮请同一时。”

  • 南能:指南方的禅宗,即南宗佛教。
  • 北秀:指北方的禅宗,即北宗佛教。
  • 同一师:都是从同一个老师那里学习而来。
  • 朝参暮请:早晚都去参拜或请教。
  • 同一时:都是同一个时间。

第二句:“胡为分宗作南北,匹似骨肉成乖离?”

  • 胡为:为什么?
  • 分宗:分别创立不同的教派。
  • 南北:这里指的是南北两宗佛教。
  • 匹似:像。
  • 骨肉:比喻亲如兄弟。
  • 乖离:分离、不和睦。

第三句:“只缘见性有差别,究竟也知无二说。”

  • 见性:指对佛性的领悟。
  • 差别:不同之处。
  • 究竟:到底。
  • 无二说:没有两种说法。

第四句:“明镜非台火里沤,菩提有树空中橛。”

  • 明镜:明亮的镜子。
  • 非台火里沤:不是在台火里的水泡。
  • 菩提:觉悟的意思,也指菩提树。
  • 有树空中橛:有树在空中悬挂着一根棍子(橛)。

第五句:“丈夫岂肯师于心,便从陆地甘平沉。”

  • 丈夫:指男子汉大丈夫。
  • 岂肯:难道愿意吗?
  • 师于心:从自己的内心学习。
  • 便从陆地甘平沉:就从陆地上平静地沉下去。

第六句:“直是循流了源委,三乘教外求知音。”

  • 直是:直接就是。
  • 循流:顺着水流。
  • 了源委:知道了源头和事情的经过。
  • 三乘教外求知音:在三乘教之外寻找知音。

第七句:“空室老矣无机智,吃饭有时忘却箸。”

  • 空室:空旷的房间。
  • 老矣无机智:年纪大了没有了机智。
  • 吃饭有时忘却箸:吃饭时有时会忘记拿筷子。

第八句:“因子凌晨觅赠言,掇笔不觉书长句。”

  • 因子:儿子。
  • 凌晨:早晨。
  • 觅赠言:寻找赠送的话。
  • 掇笔不觉书长句:拿起笔来不知不觉写着很长的句子。

赏析:
这首诗是贾岛写给他的侄子秀禅人的信中的一节,表达了他对禅宗的理解和个人的修行体验。诗中通过对南北两宗佛教的对比,指出了禅宗的真谛不在于形式上的区分,而在于对佛性的真正理解。贾岛通过比喻和寓言,表达了他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体验,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禅宗传统的尊重和传承。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贾岛作为一位禅师的独特见解和修行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