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禅子好长句,才写短句便不喜。
句有短长理则一,何故于中分彼此。
长者不知长几何,短者不知短几许?
若能直下究根源,长短皆由妄心起。
阿呵呵,罗罗哩。
须弥为笔虚空纸,写出赠行一句子。
此去从君较短长,莫教打失自家底。
【注释】
- 来禅人:即来鹄。
- 长句:指诗的篇幅较长。
- 短句:指诗的篇幅较短。
- 理则一:道理是一样的。
- 何故:为什么。
- 长短皆由妄心起:无论是长的还是短的,都是因为人的妄心(主观臆想)造成的。
- 此去从君较短长:此去请你帮忙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长和短。
- 莫教打失自家底:请不要打乱了你自己的水平。
- 须弥为笔虚空纸:须弥山是大地的最高处,用它作笔,以虚空为纸,写出赠行一句子。
【赏析】
这首诗是来鹄对友人的一种调侃与玩笑。他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并请友人帮助比较其与另一首七言绝句的长和短,并告诫友人不要打乱了水平。
来鹄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写山水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与同时代那些刻意追求奇险僻涩的诗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宿新市徐公店》中有“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相追趁,飞絮多于落絮时”之句,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首《来禅人求长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来鹄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无论长的还是短的,都是因为人的妄心造成的。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想要表现自我,想要超越他人,于是才会在诗歌中追求长篇大论,而在短篇之中却显得不如意。这种心态正是导致诗歌长和短的原因所在。
来鹄进一步指出了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的妄心。这是因为人们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种对自我的渴望,想要超越他人,成为最出色的人。因此,当人们在创作诗歌时,就会受到这种欲望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诗歌中追求长篇大论,而在短篇之中却感到不如意。
来鹄以一种幽默的口吻向友人提出了请求:“此去从君较短长,莫教打失自家底。”希望友人能帮他比较一下两首诗的长和短,同时也提醒他不要被他人的标准所迷惑,要相信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