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别甬上居,薄游吴中郡。
耻从俗子言,恐失名家韵。
生儿似阿堆,颇亦存轨训。
常疑习气迁,思与学宫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示男曾》。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作者过去在甬上居住,后来到吴中郡的情景。接着两句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俗人交往,担心失掉名家的韵律。第三句“生儿似阿堆”,意味着他的儿子长得像阿堆一样胖乎乎的。最后两句则表示他担心儿子的习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希望能够与学宫靠近以便于教育。

译文:
甬上居,昔日的家园;轻游吴中郡,曾经游览的地方。
耻从俗子言,不愿与俗人交往;恐失名家韵,担心失去名家的韵味。
生儿似阿堆,形容儿子长得圆滚滚;颇亦存轨训,认为儿子应该遵循家规教诲。
常疑习气迁,担忧儿子习惯的改变;思与学宫近,希望儿子能够接近学堂学习。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儿子的期望和关爱。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家庭和个人成长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