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桥头水落深,袈裟春日此登临。
浮云不系空中迹,流水偏清世外心。
龙化喜蟠行处钵,猿吟惯续坐时琴。
香炉北接长江近,折苇行须度少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再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送别诗,写庐山之游,表达了送行者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之情。

首联写景,三峡桥头水落深,袈裟春日此登临。“桥”是古时交通要津,也是诗人与闻上人相会之处,因此,诗人特意点出。“水落”二字,不仅交代了时间,还渲染了气氛。三峡之水,一涨则满,一落则空,可见其水量之大,水位之高。而“落深”,则写出了水位的下降。“袈裟”是佛教徒的法衣,也代指僧人。“此”指此处。“春日”是指春季。“此登临”即指在春天登上这座桥,去往庐山。

颔联写景,浮云不系空中迹,流水偏清世外心。“浮云”指天上的白云。“系”字说明云彩是随风飘荡,无根附着的。“空中迹”是说云彩在天空中飘荡不定。“世外心”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内心情感。“偏清”一词,写出了作者对于庐山的向往之情。

颈联写景,龙化喜蟠行处钵,猿吟惯续坐时琴。“罗汉”是指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他因经常随从佛祖左右而得到佛祖的指点,后来成为罗汉。“钵”是和尚用来盛饭食、药草等物的器皿,在这里指僧钵。“蟠”指盘踞或环绕。“猿吟”指猿猴啼叫,这里用猿啼之声来比喻琴声。“坐时琴”是指僧人坐在石凳上弹琴。

尾联写景,香炉北接长江近,折苇行须度少林。“香炉”是指庐山的东林寺,寺内香火鼎盛,香烟缭绕。“长江”指长江流经庐山的一段。“少林”是指庐山的一个寺庙名,在这里代指庐山。“折苇”指折下芦苇做柴禾烧火做饭,这里暗指僧人下山去烧柴。“度”是渡的意思,这里指渡过河,也就是翻山越岭。

【答案】

三峡桥头水落深,袈裟春日此登临。

浮云不系空中迹,流水偏清世外心。

龙化喜蟠行处钵,猿吟惯续坐时琴。

香炉北接长江近,折苇行须度少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