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清闲客,俱为放浪游。
晴山依雪壮,野水带冰流。
风急松杉乱,年登荠麦收。
生涯虽未老,吾欲觅菟裘。

雪后同子俊游何山次韵四首 其一

同是清闲客,俱为放浪游。
晴山依雪壮,野水带冰流。
风急松杉乱,年登荠麦收。
生涯虽未老,吾欲觅菟裘。

翻译:

在同样的闲暇之中,我们都是那些自由自在的行者。
晴朗的山峰被白雪覆盖,显得更加壮丽。
溪水流动带着冰块,声音清脆如乐音。
岁月匆匆,我们尚未衰老,但心中却渴望归隐。

注释:

  1. 清闲客:“清闲”意为闲适、宁静,此处描述的是诗人与子俊一同游历何山时的心境,意指两人均为寻求心灵宁静之人。“客”则强调了这种游历并非出于名利,而是内心的真正向往。

  2. 放浪游:放浪不羁,形容诗人和子俊不受世俗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此句表达了他们在何山游玩时的心态,即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随心所欲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3. 晴山依雪壮:晴朗的天空下,山脉被积雪装扮得格外壮观。这里的“依”字形象地描绘了雪如何依附于山峦之上,使得原本的山景更添几分雄伟与美丽。同时,“壮”字也强调了积雪给山峦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有力。

  4. 野水带冰流:清澈的溪水在冬日中泛着晶莹的冰层,水流潺潺,如同丝带般缠绕在山谷之间。这里的“带”字不仅描述了冰层的存在,还传达了其轻盈且流动的特性,仿佛是大自然的艺术品,让人感受到冬季河流特有的静谧与神秘。

  5. 风急松杉乱:寒风凛冽,松树和杉树在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里的“乱”字形象地描绘了风势之大,使得原本整齐划一的松杉林变得杂乱无章,仿佛是在对抗着寒冷的力量,展现出一种顽强而又坚韧的美态。

  6. 年登荠麦收:春天来临,小麦和春荞开始生长,意味着收获的季节已经到来。这句诗不仅是对季节变换的生动描述,也寓意着人们在经历了一年的艰辛努力后,终于迎来了丰收的时刻。这既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祝福,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赞美。

  7. 生涯虽未老:尽管年纪尚轻,但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里的“虽”字表达了尽管年龄尚小,但诗人并未因此而停滞不前,反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去,展现出年轻一代的活力与热情。

  8. 吾欲觅菟裘:我渴望拥有一处可以安享晚年之所。这里的“菟裘”是指古代的一种用草编成的暖和的卧具,常用来比喻舒适的隐居之地。诗人通过表达这一愿望,不仅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出了他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及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首联“同是清闲客,俱为放浪游”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强调了诗人与子俊作为寻求心灵宁静之人的共同身份,以及他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这一开头便设定了诗歌的整体氛围,使得后续的描述都与这种生活态度紧密相连。

颔联“晴山依雪壮,野水带冰流”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力量。诗人通过“晴山依雪壮”描绘出山峰因积雪而显得分外壮观的景象;而“野水带冰流”则让人联想到冬日里溪水的流动声,以及那晶莹剔透的冰层。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读者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颈联“风急松杉乱,年登荠麦收”则转向描述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风急使得松杉林中的树木摇曳生姿,发出沙沙声,仿佛在与风进行一场激烈的较量;而当春风吹过,小麦和春荞开始生长,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已经到来。这两个场景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生命力,也暗示了诗人与子俊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所经历的变迁和成长。

尾联“生涯虽未老,吾欲觅菟裘”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追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虽然年岁尚轻,但诗人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生活状态,而是怀揣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他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期待。这一愿望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也展现了他敢于追求个性化生活的勇气和决心。

《雪后同子俊游何山次韵四首·其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