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喧气候变,幽园卉物凄。
山云石上起,春鸟雨中啼。
牵衣怜稚子,举案愧山妻。
苦被虚名累,未得遂高栖。
【注释】
奉隆福召命赴都过德清别业:接受隆福皇帝的命令,到京城去参加一个典礼(指科举考试),经过德清的别业。德清别业:德清县的别业别墅,作者曾在这里隐居读书。骤喧:突然变得热闹喧哗。气候变:天气变化无常。卉物凄:花草树木显得凄凉。山云石上起:山上的云雾从岩石上飘起。春鸟雨中啼:春天里的鸟在雨水里啼叫。牵衣怜稚子:拉着衣服怜爱小孩。举案愧山妻:举起盘子愧对妻子。苦被:为什么。虚名累:空有名声而劳累。遂高栖:就高远地居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应召入京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事,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以及渴望归隐的愿望。
首联“骤喧气候变,幽园卉物凄”,描写了诗人刚到德清别业时所见的景象,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着深意。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感受。骤喧气候变,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喧嚣和混乱;幽园卉物凄,则描绘了诗人身处僻静环境时的孤独和寂寞。
颔联“山云石上起,春鸟雨中啼”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山云石上起,意味着天气多变,变幻莫测,给人以压抑感和不安感。春鸟雨中啼,则描绘了鸟儿在风雨中挣扎求生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处境。
颈联“牵衣怜稚子,举案愧山妻”则是诗人对自己家庭生活的描绘。牵衣怜稚子,体现了他对孩子的爱和责任感;举案愧山妻,则表现了他对自己妻子的愧疚和感激之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也反映出他对社会名利的淡泊。
尾联“苦被虚名累,未得遂高栖”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总结。他深感自己被虚名所累,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反感。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他既看到了官场中的繁华与喧嚣,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压抑和束缚;既看到了社会的不公与腐败,也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这一切都让诗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即要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不被虚名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