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居多隐遁情,微官犹喜得山城。
腹中洞视浑无物,身外何因更有名。
忽忆放船苕水去,终期背郭草堂成。
故乡一别三千里,看见池塘草又生。
赵孟頫的《刘端父御史见和初到济南诗次韵荅之》是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诗句、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原文:
少日居多隐遁情,微官犹喜得山城。
腹中洞视浑无物,身外何因更有名。
忽忆放船苕水去,终期背郭草堂成。
故乡一别三千里,看见池塘草又生。诗句翻译:
- “少日居多隐遁情,微官犹喜得山城。”(早年多隐居情愫,微官仍喜得山城)
- “腹中洞视浑无物,身外何因更有名。”(心中洞悉万物,为何还有名誉)
- “忽忆放船苕水去,终期背郭草堂成。”(忽然间想起放船至苕水,终于期待着背郭草堂建成)
- “故乡一别三千里,看见池塘草又生。”(故乡离别已三千里,池塘边草儿再次生长)
- 关键词注释:
- “少日”:年轻时的心境或时光。
- “居多隐遁情”:经常处于隐居状态,有着浓厚的隐逸情怀。
- “微官”:微小官职或地位。
- “山城”:具有山水特色的城市。
- “腹中”:内心。
- “洞视”:洞察一切。
- “身外”:身体之外,指名利等外在事物。
- “何因”:为何。
- “又有名”:仍有名声。
- “忽忆”:突然想起。
- “放船”:划船离去。
- “终期”:最终期望。
- “背郭”:背靠城外。
- “草堂”:简陋的草屋,常作为诗人隐居的地方。
-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初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尽管拥有微小的官职,但仍感到满足和快乐,因为能够远离世俗纷扰,享受自然的宁静。诗中多次提到“山城”,可能意味着作者对山城的景色或者生活氛围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诗中的“腹中洞视浑无物”和“身外何因更有名”反映出作者对名利看得很淡,内心的宁静和自在才是他真正追求的生活。最后一句“故乡一别三千里,看见池塘草又生”则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
赵孟頫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和内心的追求。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自然的理解和感悟。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