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不自聊,披草寻微径。
夕阳在高林,篱落有馀映。
依依增远想,历历生晚德。
凉蝉轧鸣筝,候虫击清磬。
大小皆有从,雄雌各相应。
沉吟复踌躇,忽觉西山暝。

【诗句释义】

幽独二首 其二:

独自坐,心中不平静,披上草衣去寻找小路。

夕阳挂在高高的树林中,篱笆的影子映在林中。

我依依不舍地思念着远方的人,晚霞映照出美好的德行。

凉风中传来秋蝉的鸣声和清磬的声音,候鸟的叫声也响起来了。

大与小都有它们自己的归宿,雄鸟和雌鸟相互应和。

我沉吟又迟疑,忽然感到西山已经昏暗了。

【译文】

独自坐着心难平,披草寻路走微径。

夕阳斜挂林梢头,篱笆影儿满林中。

远望亲人添思绪,黄昏晚色映德容。

秋风吹过树丛里,秋蝉鸣声伴清磬。

大小鸟儿有归处,飞来飞去互相应。

沉吟不已又踌躇,不觉西山渐昏暗。

【赏析】

此诗写诗人独自在山林中的所见所感。前半部分写自己的心情活动,后半部分写景物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开头两句“独坐不自聊,披草寻微径。”交代了自己的身份及心情,是游子在外,孤独无依。“不自聊”即不能自我排遣。这一句是全诗的序曲,点明了题意。“独坐”二字,点出了诗人的身份、处境以及心境。

三、四句“夕阳在高林,篱落有馀映。”是写景。诗人在林中行走,看到“夕阳在高林”,于是披草找路继续前行。“篱落有馀映”是说夕阳的余晖照在竹篱上,显得更加明亮。这句诗描写了诗人在林中行走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五、六句“依依增远想,历历生晚德。”是写人。诗人在林中徘徊,看着夕阳西下,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人。“依依”是思念之意。这里的“德”字用得非常巧妙,既指人的品德,又暗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历历”是清晰的意思,形容景色美好。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林中徘徊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七、八句“凉蝉轧鸣筝,候虫击清磬。”是写声音。这里写的都是昆虫的声音,如秋蝉的鸣声、候鸟的叫声等。这些声音都与诗歌的主题有关,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九、十句“大小皆有从,雄雌各相应。”是写物。这里的“从”指的是动物的群体行动,雄鸟和雌鸟相随而行。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之情。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十一、十二句“沉吟复踌躇,忽觉西山暝。”“沉吟”是思考的意思,“踌躇”是犹豫不决。这里表现了诗人在林中徘徊时的思考和犹豫。最后一句“忽觉西山暝”是全诗的关键句子,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林中漫步的情景以及听到的各种声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