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四方志,蜀都天下奇。
李侯并门豪,杖节镇坤维。
爱此雪山雄,卜宅屖浦湄。
锦城既云乐,焉用还家为。
遗像开生面,清风凛英姿。
应同武侯庙,人怀千古思。
【注释】
犀浦:在今四川省成都市。遐观:即“仙观”,是道士的修炼之所,故址在今四川彭县。四明:指李冰父子所修水利。
蜀都:指成都。天下奇:意谓天下独一无二。屖浦: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彭县南,为李冰治水工程所在地之一。
锦城:指成都,因成都出产美玉而得名。云乐:指如诗如画的风景,这里借指美丽的景色。
遗像:指李冰的塑像。生面:指新面目。英姿:指英勇的样子。应同:应该与……一样。武侯庙:指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诸葛亮(字孔明),死后谥号为忠武侯,其祠庙在成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765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从阆州(今四川阆中)赴成都途中所作。当时李宓任成都府少尹,兼领剑南节度留后事。诗人经过李宓的故乡时,受到热情的接待;李宓也以诗人相待,二人一见如故。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七律。
前四句写诗人初见李宓时的印象。首句点出李宓的出身不凡,其父李冰为蜀郡太守,治理成都平原的水患,使川西地区成为一片沃土;次句赞颂李宓有父亲一样的雄才大略;第三句说李宓镇守蜀地,威镇四方。第四句写李宓喜爱岷山雪山,想在这里建宅定居,表现出他的豪迈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五、六两句写李宓对成都的钟爱。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李宓爱那岷山雪山,便在那里筑室而居,并把家安置在了屖浦之湄,也就是今四川彭县南的地方。
诗人用“锦城既云乐”一句过渡到对李宓的赞美。诗人认为成都风景如画,是人间仙境,哪里还用得着回到家乡去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宓的喜爱之情,也表明了自己愿意效法李宓,为蜀地的繁荣作出贡献的愿望。
“遗像开生面”,意思是李宓的塑像栩栩逼真,仿佛刚从墓中走出一般。这是对李宓的崇敬和怀念。“清风凛英姿”,意思是他留下的英姿依然让人感到清新可敬。这句诗是对李宓的人格和才能的赞扬,表现了诗人对李宓的无限景仰之情。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应同武侯庙,人怀千古思”,意思是李宓应该和武侯诸葛亮(即孔明)的祠堂一样,人们怀念他,把他当作千古以来的伟大人物看待。这两句话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李宓的高度赞扬,也表达了他对蜀地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此诗语言朴实自然而又含蓄隽永,富有诗意。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和态度,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