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生富足,为富或不仁。
谁能如吴君,捐己以惠人。
开塾延师儒,聚书教比邻。
岂徒名誉美,要使风俗淳。
人物方眇然,作养当及辰。
文章虽致身,经术乃新民。
宣公相业著,辅子理学醇。
二贤乡先正,千载德不泯。
吴君真盛举,勉哉继前尘。
何当袭春服,从子语水滨。
吴俊卿义塾
诗句解读:
“礼义生富足”:这句话意味着通过遵循礼仪和道义,可以培养出富裕和有道德的人。
“为富或不仁”:这里提到“为富”,即变得富有,但同时也暗示了财富可能带来的道德问题,如不仁(不仁指的是缺乏同情心或利己)。
“谁能如吴君,捐己以惠人”:这里的“吴君”可能指的是吴俊卿,他的行为表明了他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他人。
“开塾延师儒,聚书教比邻”:这句话描述了吴俊卿开设书院(义塾),聘请老师(儒)教授学生,并聚集书籍供邻居学习。这表明他具有教育和传播知识的愿望。
“岂徒名誉美,要使风俗淳”:强调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个人名誉,更是为了培养淳朴的民风。
“人物方眇然,作养当及辰”:这里的“人物”可能指的是学生,而“眇然”表示他们刚刚开始成长。这句话意味着在他们的早期阶段就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正如天刚亮时应该开始工作。
“文章虽致身,经术乃新民”:虽然通过文章可以成名,但真正的变革在于掌握经学(一种儒家经典学问)。
“宣公相业著,辅子理学醇”: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宣公(春秋时期的一位国君)和辅子(可能是辅政大臣的名字),这两个名字在这里用来象征教育和治理的重要性。
“二贤乡先正,千载德不泯”:这里的“二贤”可能指的是两位贤明的官员,而“乡先正”则意味着他们在家乡的威望。整句话强调这两位贤臣的影响力和他们的美德将会永远传承下去。
“吴君真盛举,勉哉继前尘”:这句话赞扬了吴俊卿的好行为,并鼓励后人继续他的好传统,即教育与仁爱。
“何当袭春服,从子语水滨”:这里的“袭春服”指的是穿上春天的衣服,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命的开始。而“从子语水滨”则是说跟随某人在水边交谈,暗示着亲近自然和学习。
译文:
礼义带来富足,但过度追求财富可能会失去仁慈。
谁能像吴君一样,愿意放弃个人利益来帮助他人?
他在村里开设义塾,请老师来教书,让邻居们聚集在一起学习。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名声,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淳朴的民风。
他的人物刚刚开始成长,应该在这个时候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培养。
即使通过文章成名,真正的改变在于掌握经学。
宣公和辅子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君主和大臣,他们的影响和美德将永存。
两位贤明的官员在家乡有着极高的威望,他们的美德将被后代永远铭记。
吴君真是一个慷慨的举动,我们应该继续他的好传统,继承他的精神。
让我们一起穿着春天的衣服,在水边交谈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教育和仁爱重要性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比富与贫、仁与不仁的观点,强调了通过教育和慈善行为来改善社会和个人品质的重要性。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古代圣贤的尊敬以及对良好治理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是对理想人格和社会风貌的追求,以及对未来一代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