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岩畔重游日,涧水松风五月寒。
潭影静观云漠漠,藤阴危坐石团团。
樵人解识衣冠旧,羽士能留洞府宽。
自笑尘缘今未满,几时同跨月中鸾。
紫霄岩畔重游日,涧水松风五月寒。
紫霄:指紫霄峰,在福建武夷山。重游:又去游览。涧水:山间清流的溪水。松风:指山上松树枝叶飘动的声音。五月寒:指山中五月仍然寒冷。
潭影静观云漠漠,藤阴危坐石团团。
潭影:指山间清澈的水潭映着天色的景象。静观:静静地观看。云漠漠:云雾缭绕的样子。藤阴:形容山间长满青苔的树木投下的影子,如同树阴。危坐:坐在高处。石团团:形容石头形状如圆球。
樵人解识衣冠旧,羽士能留洞府宽。
樵人:指砍柴的人。衣、冠都是古代的一种服饰,此处泛指衣服、帽子等。解:懂得,了解。识:认识。衣裳、头巾等物。旧:旧的,以前的。羽士:指道士。能留:能够留住,这里指留下。洞府:道家所建的道观,也称为“道院”。
自笑尘缘今未满,几时同跨月中鸾。
自笑:自己讥笑自己。尘缘:指世俗的缘分。今未满:现在还没有结束。月中鸾:指神话传说中的月宫神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重游紫霄岩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的敬仰之情。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向往。
首句“紫霄岩畔重游日”,以紫霄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再次来到此地的心情。紫霄岩是武夷山的著名景点,以其秀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于世。这句诗通过描写作者再次来到紫霄岩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潭影静观云漠漠,藤阴危坐石团团”,继续展开对景物的描绘。这里,作者以潭影、云漠漠、藤阴等自然景象为主题,进一步展现了武夷山的美丽景色。同时,这些景物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樵人解识衣冠旧,羽士能留洞府宽”,则转向对人物的刻画。这两句诗分别描绘了砍柴人和道士的形象。樵人代表了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辛,但精神却非常坚韧;道士则代表了道教文化,他们的信仰和修行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这两部分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尾联“自笑尘缘今未满,几时同跨月中鸾”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在这里,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典故相结合,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他认为自己的尘缘尚未圆满,渴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像神话中的月宫中的神鸾一样自由飞翔。
这首诗通过对紫霄岩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