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山云白鹭洲晴,送尔携书赴郡城。
庠序共谈新礼乐,弦歌仍是旧师生。
剑藏宝匣光犹见,玉遇良工器始成。
老我无庸还拭目,图南指日化鲲鹏。

【注】螺山:地名,位于吉安府城北;云白鹭洲:即螺山,有白鹭栖息。郡城:府城的简称。庠序:古代学校名称。新礼乐:新的礼乐制度。弦歌:弦乐器和诗歌歌唱的合称。宝匣:古时用来盛放珍贵物品的箱子。光犹见:仍能见到光辉。玉遇良工:美玉遇到善于雕刻的工匠。器始成:制作好的器具。老我无庸:我老了也用不着再做什么了。图南:原意为向南飞升,这里指归去南方。化鲲鹏:化为大鹏鸟。

【译文】

螺山的云彩白鹭洲的晴空,送你携带着书籍奔赴郡城。

我们一同议论新的礼乐制度,弦歌之声依然是旧时的师生。

宝剑藏在珍贵的箱子里光芒仍然可见,玉石遇到善匠工匠才制成完美的器具。

我年老已无须再做任何事情,期待着像鲲鹏一样高飞远举。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姚公奖赴吉安府学从丁先生读书之际,感慨万千,遂作此诗以赠。首联写送行之景,“云白鹭洲晴”,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景色宜人的江南水乡图画,为送别作一开篇。“螺山”即螺峰山,又名螺子山,位于吉州城北,与青原山相对,为著名的风景胜地,也是唐代大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赞美螺山的所在。“云白鹭洲晴”,不仅写出了螺山的秀丽,更暗寓了送别之时的晴朗天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踏上求学之路的喜悦之情。“送尔携书赴郡城”,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够带着知识去到官学深造,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颔联写送别之时的情景。“庠序共谈新礼乐”,指出了此次送别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告别,更是一种深厚的情感交流,因为“庠序”是指古代的学校,“新礼乐”则指的是新的礼乐制度,这既是对友人未来学习的期望,也是对祖国文化传承的美好祝愿。而“弦歌仍是旧师生”,则进一步突出了送别之时的深情厚谊和依依不舍之情。弦歌之声是古人教学相长的重要方式,它不仅代表着知识的传递,更象征着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情谊,所以这里的“弦歌”不仅是对朋友的祝福,更是对未来友谊的期许。

颈联则是对友情的进一步升华。“剑藏宝匣光犹见”,用剑比喻朋友的高洁品质与坚定意志,强调了朋友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不仅值得赞扬,更值得尊敬,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品质和价值。“玉遇良工器始成”,则将友情比作一件精美的玉器,只有在遇到懂得珍惜的人时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从而成为一件传世之作。这不仅是对朋友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思考。

尾联则是对友情的再次升华。“老我无庸还拭目”,表达了对自己已经老去但依然可以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和期许。“图南指日化鲲鹏”,则进一步升华了友情的主题。鲲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它象征着自由、勇敢、坚韧等美好品质。诗人将友情比作鲲鹏,寓意着朋友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更美好的未来。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将友情的深远意义和美好价值巧妙地融入其中,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