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昔未判,道在虚无间。
一从开辟始,二气乃循环。
物各一太极,人心胡不然。
圣神立纲常,足以万世传。
【注释】
鸿蒙:古代指天地未形成之前的混一之气。
昔:古时,以前。
未判:未分开。
道:指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
虚无间:指空虚无形的境界中。
一从:自从。
开辟:指天地开辟、宇宙生成。
二气:指阴气和阳气。
循环:周而复始。
物各一太极:万物各有其太极(即太极图)。
胡:何。
圣神:圣人或神圣的人。
立纲常:建立纲常伦理。
万世传:流传万代。
赏析:
《拟古诗十九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曹植的《洛神赋》最为著名。这首诗是作者仿照《洛神赋》的风格创作的九首七言组诗中的第一首诗。
全诗共三段。前四句写宇宙的原始状态,后四句写人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及其道德规范的形成。
首联:“鸿蒙昔未判,道在虚无间。” 开篇即写天地未分之前的状态。鸿蒙,指混沌未辟、元气凝聚之时。“未判”,指没有区分开来,即没有天地。“道在虚无间”,指宇宙万物都存在于空虚无形的境界之中。
颔联:“一从开辟始,二气乃循环。” 这两句写天地开辟以后,阴阳二气开始循环不已。“一”“二”都是虚数,表明阴阳二气的无穷无尽。
颈联:“物各一太极,人心胡不然!” 这两句写万物各有其太极,但人的心却与万物不同。“胡”,同“乎”。
尾联:“圣神立纲常,足以万世传。” 这两句写圣人建立了道德伦理规范,这些规范可以传承万代。“足以”,表示完全足够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写天地开辟、万物生成以及人类道德规范的形成,表达了作者对于宇宙自然法则的敬畏,对于人类社会秩序的维护,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