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颇疏懒,老至精神疲。
虽耽古人书,昼诵夕已遗。
拊髀常自叹,人生果何为。
良田不耘耔,年登恒苦饥。
为学不勉励,岁月空自驰。
悔悟虽已晚,践履斯其时。
作诗示汝曹,盛年当勉之。

自叹一首示赞贯二子

少壮颇疏懒,老至精神疲。

虽耽古人书,昼诵夕已遗。

拊髀常自叹,人生果何为。

良田不耘耔,年登恒苦饥。

为学不勉励,岁月空自驰。

悔悟虽已晚,践履斯其时。

作诗示汝曹,盛年当勉之。

【注释】

  1. 自愧:自己惭愧。
  2. 劝:勉励。
  3. 耕:耕种。
  4. 耘:除草。
  5. 耔:壅土施肥。
  6. 恒:常常。
  7. 勖:勉励、劝励。
  8. 履:行走、行动。
  9. 兹:这。
  10. 示:告诉。
  11. 汝曹:你们。
  12. 盛年:年轻时。

【赏析】
这是一首自叹诗,诗人通过自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告诫年轻人要珍惜青春时光,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全诗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自然段的形式展开叙述。

诗人表达了自己年少时疏懒散漫的状态,以及随着年岁的增长,精神逐渐疲惫的感叹。这里,诗人用“少壮”一词来形容自己年轻时期的懒散状态,而“老至精神疲”则揭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精神也会随之变得疲惫不堪。这种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状态的不满和感慨。

诗人转向了自己的读书经历。虽然他沉迷于古代圣贤的书籍,但白天读书到了晚上就忘记了,这种状态让他感到非常遗憾和无奈。这里的“昼诵夕已遗”意味着他虽然在阅读,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只是表面上应付了事。这种读书的态度和效果让诗人感到羞愧和自责,他不禁发出了“人生果何为”的疑问,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困惑和迷茫。

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指出了自己没有像古人一样勤勉耕作田地,反而荒废了时间,导致庄稼无法丰收。这里,他用“良田不耘耔”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懈怠和懒惰,而“年登恒苦饥”则进一步强调了因缺乏耕耘而导致的饥饿问题。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个人行为的失败,也暗示了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差距。

诗人再次发出感慨,认为即使已经醒悟并有所觉悟,也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在这里,他强调了“悔悟虽已晚”,意味着他的觉醒和改变是迟来的,而且已经无法挽回过去的错误和损失。同时,他也指出了“践履斯其时”,意味着现在正是需要行动的时候,而不是继续沉浸在过去的悔恨之中。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省和警示,向年轻的人们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珍惜青春时光,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以免后悔无及。诗人的这些观点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价值,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