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华岳镇黄河,漫说东南王气多。
天堑波光千尺练,海门山色一青螺。
中台已应张华谶,明月空闻斛律歌。
白马青袍最萧瑟,故乡何处是铜驼!

【注释】

①张华谶:东汉末年,张角兄弟起兵造反,张角自称“天公将军”, 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被镇压后,张角的侄子在洛阳城西十里的中台立祠供奉,并刻石记功。后来人们就把中台称为“张中台”。②斛律歌:北魏时,斛律光曾随高祖征讨柔然,屡建功勋,后任北朔州刺史,封武城县开国侯。斛律光去世后,人们为他修墓,并在墓前竖碑,刻上:“高义休声,流芳千古。”③铜驼:铜驼是古代的一种铜制装饰物,形似骆驼,故名铜驼。④萧瑟:形容冷落凄凉的景象。⑤《感兴二首》: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通过咏史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赏析】

此诗借咏史抒怀,慨叹人事沧桑,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首联点出华山的雄伟,黄河的波涛,以自然景观的壮丽来映衬历史的变迁,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感慨。

颔联写华山之险,黄河之宽,以华山的险峻衬托出黄河的宽广,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华山的自然之美,更表现了诗人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

颈联写华山与大海相映成趣,山色如同青螺一样美丽;而华山与海门之间的联系,则象征着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见卓识,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尾联写诗人身在华山之上,遥望故乡,但故乡却已不在原处,只能感叹故乡何处是铜驼!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无奈和悲凉之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历史的感慨。通过对华山、黄河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