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忆会稽王子敬,幽栖长在石门深。
狂歌独醉花前酒,清赏谁听竹下琴。
万里云霄归雁断,一溪风雨卧龙吟。
杖藜有约高秋候,翠壁题诗许共寻。

【注释】

王子敬:即王子敬,晋王凝之字,会稽上虞人。王凝之曾于会稽郡山阴县石门山隐居读书。狂歌独醉:指饮酒狂放地唱歌。清赏:清幽的欣赏。卧龙吟:指诸葛亮吟诵《梁甫吟》。杖藜有约:拄着拐棍约定高秋时节一同赏菊。翠壁题诗:在青山绿水间留下诗篇。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会嵇隐居期间与友人通信时所写的。

开头两句“每忆会稽王子敬,幽栖长在石门深”,说诗人常常怀念王凝之的为人,他隐处幽深的石门山读书,过着清贫而恬静的生活。“每忆”二字写出了作者对王凝之的思念之情。

后四句写王凝之的事迹和诗人自己的情怀。“狂歌独醉花前酒,清赏谁听竹下琴。”诗人想象王凝之饮酒狂歌、赏景赋诗的情景。“狂歌”,指纵情高歌;“独醉”,指独自饮酒。“清赏”,指清雅的欣赏;“谁听”,是说谁能听懂王凝之的音乐呢?“竹下琴”,指王凝之在竹林中弹奏的琴声。诗人用“独醉”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寂、苦闷。

“万里云霄归雁断,一溪风雨卧龙吟”,这两句写王凝之辞官还乡,经过艰难险阻,终于到了会稽。他乘舟过江,看到大雁南飞,想到自己像失群的大雁那样,前途茫茫,不禁伤心落泪,于是写下了《登楼赋》,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感。

“杖藜有约高秋候,翠壁题诗许共寻”,这两句写诗人与王凝之相约秋天一起去赏菊花。王凝之在山上种了很多菊花,每到秋天便邀请朋友去赏菊。诗人拄着拐杖相约与王凝之一起在秋天到山上去观赏菊花。

最后两句“杖藜有约高秋候,翠壁题诗许共寻”,点明了两人的交情深厚,他们相约在秋天一起赏菊,并留下了诗句作为纪念。诗人通过描写王凝之的事迹和自己的情怀,表现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王凝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