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溪里住,家计逐年增。
日煮三窠菜,时供一个僧。
坐禅非所习,看话亦无能。
只么随缘过,如何继祖灯。

【注】

朗元白:指苏轼的朋友朗士元。朗士元是苏轼的外甥。这首诗是诗人在朗士元的外甥任僧职时写给他的。

次韵:即和韵,是诗歌的一种体裁。韵:指诗词中用字的声调、韵律。朗:明亮,通亮。

坐禅:佛教用语,指静坐修定。看话:指禅宗的“看话”法门,意即观察口诵的语句。

如何继祖灯:即怎样继承先人的遗业。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朗士元任僧人,作者写诗给他,希望他继承先人的遗业。

“自来溪里住,家计逐年增。”首句点明主题,表明了诗人对朗士元寄予厚望。“自来”,从过去开始的意思。“溪里住”,说明朗士元是个出家人,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寺庙中。“家计逐年增”一句表明朗士元虽然身为和尚,但家中的经济状况却越来越好。这一句与第二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朗士元作为和尚却能发家致富这一事实。

“日煮三窠菜,时供一个僧。”第三四两句描述了朗士元的日常修行生活。“日煮三窠菜”,意思是每天吃三顿蔬菜。“时供一个僧”,意思是有时供应一个和尚吃饭。这句诗描绘了朗士元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在修行生活中依然保持着朴素、勤劳的品质。

“坐禅非所习,看话亦无能。”第五六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朗士元的期望。“坐禅非所习”,意思是说朗士元并不擅长坐禅。“看话亦无能”,意思是说朗士元并不擅长观心念,也就是所谓的“看话”。这里的“看话”是禅宗的修炼方法之一。朗士元的修行能力有限,让作者感到有些失望。

“只么随缘过,如何继祖灯。”最后四句,作者向朗士元提出建议。“只么随缘过”意思是顺其自然地度过这一生。“如何继祖灯”,意思是怎样才能继续先人的遗业呢?这里暗示了朗士元作为和尚应该承担起维护佛法的责任,而不是只顾自己的私利。

整首诗通过朗士元的生活状态和修行表现,展现了他对佛法的执着和对家庭经济的担忧。诗人希望朗士元能够继承先人的遗业,成为一个既有道德修养又能维持生计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