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岁时晏,黄云欲雪天。
买舟河下客,立马渡头船。
野迥风欺帽,天寒袖裹鞭。
夜眠三鼓后,晓发五更前。

次崔镇壁间韵

木落岁时晏,黄云欲雪天。

买舟河下客,立马渡头船。

野迥风欺帽,天寒袖裹鞭。

夜眠三鼓后,晓发五更前。

【译文】:
树木凋零时节已经过去,天空中黄色的云彩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降雪天气。
在河水旁购买了船票的旅人,在渡口立马等候摆渡的船只。
远处山野之间,狂风肆虐吹打着行人的帽子,寒冷刺骨使得人们不得不将袖子紧紧地包住自己的马鞭。
夜晚在三更时分便早早地躺下休息,第二天清晨在五更之前就匆匆起床出发。

【注释】:

  1. 次崔镇壁间韵:这首诗是诗人在拜访朋友崔镇壁时作的。次,即拜访、拜访。
  2. 木落岁时晏:树落叶时季节已晚,指秋天。
  3. 黄云欲雪天:天空中出现了黄色的云彩,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降雪天气。
  4. 河下客:在河岸边等待渡河的乘客。
  5. 渡头船:渡口摆渡的船只。
  6. 野迥风欺帽:野外远远的地方狂风袭来,吹打着行人的帽子。
  7. 袖裹鞭:用衣袖紧紧包裹着马鞭。
  8. 三鼓:古代把夜里十二点至一点称为一鼓,三鼓就是三更天,即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时。
  9. 五更:古代把夜里五点至六点称为一更,五更就是五点左右,也就是凌晨三点左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生活和感受的诗。全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绘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联“木落岁时晏,黄云欲雪天”,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随着树叶的落下,秋天已经来临,而黄云的出现预示着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这种自然景象的变幻,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颔联“买舟河下客,立马渡头船”,则描绘了诗人在河边购买船票的情景,以及他站在渡口等待摆渡的船只。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于旅途的期待和紧张心情。
颈联“野迥风欺帽,天寒袖裹鞭”,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狂风肆虐吹打着行人的帽子,寒冷刺骨使得人们不得不将袖子紧紧地包住自己的马鞭。这两句诗既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展示了诗人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性格。
尾联“夜眠三鼓后,晓发五更前”则是对诗人行程的总结。诗人在夜晚早早地躺下休息,在凌晨五点左右就匆匆起床出发。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的重视,也展示了他的勤奋和敬业精神。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和人生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