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昔啙窳,时日如转丸。
况乃金天夕,萧瑟响琅玕。
独宿夜为长,蛩吟穴垝垣。
揽衣出中庭,明月可与言。
织女不秉机,兔丝满故园。
燕麦若堪食,难与蔓草蕃。
济会亮能固,人情无寒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幽独生活、抒发不遇之感的诗。
首四句写隐居生活的清苦,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不满。“昔啙窳”与上文“幽居”相呼应,意谓过去的生活是简陋的,而如今的生活更是如此。“时日如转丸”比喻日月如梭,光阴易逝,暗示自己隐居已久,时光已去,无所作为。“况乃金天夕”,承上启下。金天,指秋天,这里指深秋。“萧瑟响琅玕”,写环境的凄清冷落。“琅玕”,美玉名。
后四句写夜晚的寂寞难耐。“独宿夜为长”,意思是说独宿的日子特别长。古人认为冬至以后,白昼一天比一天短,夜晚一天比一天长;所以“夜为长”是说夜晚的时间特别长,这反映了一种孤独感。“蛩吟穴垝垣”,蟋蟀在墙壁裂缝中鸣叫,发出凄厉的声响。“揽衣出中庭”,意思是说披衣走出庭院。“明月可与言”,意思是说明月可以和我说话。“织女不秉机”,传说织女七夕渡河,牛郎织女鹊桥会合的故事。“织女不秉机”,意思是说织妇没有机会在七夕那天织布了。“兔丝满故园”,意即野草丛生。“兔丝”,《诗经·小雅·采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毛亨注:“兔丝,野草也。”这句说野草丛生,已经长满了故园。“燕麦若堪食,难与蔓草蕃”,用《诗·大雅·生民》:“绵绵葛藠,施于条枚……实颖施穟,命彼殷彝,维此永观。”意即燕麦虽然可以吃,但很难和蔓草一起生长繁茂。“难与蔓草蕃”意思是说难以与蔓草一起茂盛。
最后两句写人情世态的变化。“济会亮能固”,“济会”,《论语·里仁》:“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郑玄注:“里者,乡里之间也。”孔颖达疏:“里,犹聚落之乡也。仁,谓乡里之善人也。……‘里仁为美’者,言乡里之中有善人为美也。”孔颖达《正义》:“‘亮’,明也,言其明晓于事。”《史记·伯夷列传》:“太史公曰:‘余读《老子》至‘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谓之‘玄’。”王先谦《集解》引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九:“‘徼’与‘徼’同训为‘求’,则‘常有欲以观其徼’者,谓常有欲以求之也。”“济会”,同“精会”,精微之处。“济会亮能固”,“济会亮能固”,意谓在精微之处能够保持清醒和坚定。“人情无寒暄”,意谓人情变化无常。“寒暄”一词,本指天气冷暖变化,此处借指世态炎凉变化无常。
全诗通过对作者幽居生活的描写和内心活动的表现,表达了对世态变化无常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而富有哲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