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云千丈倚苍崖,箭括通天一窍开。
草树阴森藏洞府,烟霞缥缈护楼台。
白云已向空中去,黄鹤时闻月下来。
欲问仙翁借筇杖,凌高长啸望蓬莱。

刘仙岩,是明代诗人。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七言绝句,通过描绘苍山、云海、洞穴、楼台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削云千丈倚苍崖,箭括通天一窍开。”这句诗描绘了一座高大的山峰矗立在苍翠的山崖之上,云雾缭绕,仿佛有一道箭括直通天际。这里的“削云千丈”形容山峰之高,“苍崖”则形容山势险峻,“箭括通天”则比喻山峰直入天际。整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草树阴森藏洞府,烟霞缥缈护楼台。”这句诗描绘了山林之间隐藏着神秘的洞穴和楼台,被烟雾和彩霞环绕着,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这里的“草树阴森”形容山林中草木葱郁,“烟霞缥缈”则形容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如幻似梦的感觉。整句诗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表现出一种仙境般的宁静与美丽。

再往后,“白云已向空中去,黄鹤时闻月下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白云”象征着无拘无束的自由,“黄鹤”则代表着传说中的仙人,而“月下来”则是夜晚的象征。这里,作者通过描述白云和黄鹤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越尘世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渴望。

“欲问仙翁借筇杖,凌高长啸望蓬莱。”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神仙境界的向往。“仙翁”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筇杖”是一种轻便的登山杖,“蓬莱”则是指传说中的仙境。这里,作者想要借问仙人,希望能够得到一根可以攀登至仙境的筇杖。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神仙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