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仙伯头如雪,乱后殷勤远寄诗。
白石洞中题壁处,人烟今不似当时。
酬黄伯成见寄
金华仙伯头如雪,乱后殷勤远寄诗。
白石洞中题壁处,人烟今不似当时。
注释:金华:指金华山。仙伯:指仙人。
译文:金华山上的仙人,头发像雪一样白。在战乱之后,他们还是不远万里地寄给我诗歌。白石洞中的壁上有我的题词,但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年的人烟。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黄伯成的怀念之作。诗人以金华山为背景,描绘了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金华仙伯头如雪,乱后殷勤远寄诗。
白石洞中题壁处,人烟今不似当时。
酬黄伯成见寄
金华仙伯头如雪,乱后殷勤远寄诗。
白石洞中题壁处,人烟今不似当时。
注释:金华:指金华山。仙伯:指仙人。
译文:金华山上的仙人,头发像雪一样白。在战乱之后,他们还是不远万里地寄给我诗歌。白石洞中的壁上有我的题词,但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年的人烟。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黄伯成的怀念之作。诗人以金华山为背景,描绘了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金壶:盛酒器。玉露:指秋露。皇华:皇帝的封国名。内家:指皇后。宴罢:宴会结束时。省门:官署的门。扶上马:扶着上马。微风:轻风。侧帽檐花:把帽子歪向一边,让帽檐上的花随风飘动。 【赏析】 诗是描写一个贵妇人宴罢归家的情景,从“金樽”“黄土”等词语可以看出,此诗应为宫闱题材。 首句“金壶玉露逐皇华”,写贵妇人宴毕归来,手中提着金樽玉露,她的心情一定很高兴,所以“逐”字用得很好
【注释】 次:拜访,看望。 铁崖:指宋代文学家陆游的号。 贺狂、陶仙:指沈道士的号。贺狂,贺知章,字季真;陶仙,陶弘景。都是晋代人,以高洁著称。 紫霞:即紫霞峰,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县南。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对沈道士送他的行装的题咏之作。诗中写诗人和沈道士在会稽山前贺狂宅相会的愉快情景,以及他们同去句曲洞访陶潜故居的兴奋心情。全诗写得清新自然,情致悠然,颇有陶渊明《归园田居》的遗风。
【诗句释义】 齑瓮:指用齑(一种调料)和瓮(一种容器)做的饭菜。先生吃这种饭菜像吃肉一样,一天不吃就会感到不足。 淡然中有所至味存:淡然中却有最美味的食物存在。 凤髓龙肝何足论:比喻韩公的见识高超,即使有凤髓龙肝也不值得去谈论。 昔者韩公有高识:过去韩公有着高超的见识。 五年太学朝朝吃:在太学学习了五年,每天早晨都吃这种饭食。 后来易简虽复知:后来虽然知道得简单些了,但仍然喜欢它。
克新,元末明初僧人,江西鄱阳人。字仲铭,号雪庐,俗姓余。洪武初,奉诏招谕吐蕃。为文自称“江左外史”。有《南询稿》《雪庐稿》。克新的这首诗《答苏昌龄学士见寄》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首联:“端居久佩息心铭,坐对中庭春草青。”表达了诗人在静谧的书房中,通过阅读和思考,净化心灵,享受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颔联
【注释】 槜李,古地名,今浙江萧山一带。次韵:诗篇中用韵的词叫做“韵”,这里指和顾仲瑛的诗篇一样押韵的词叫“韵”。谢安:东晋名将谢玄,字安石,官至宰相。元亮:指谢灵运,字子尚,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丘壑:指隐居山林。 【译文】 我乘着小舟载书随着早春的东风,平湖上雪融化了,杨柳又吐翠了。 黄鹄高飞九霄云外,难以捕捉;白鸥万里长风中,谁能驯服? 谢安自是庙堂器,元亮本非丘壑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的内容、手法和主题等。本题要求考生先分析“寄三塔云海和尚”,然后结合注释内容进行逐句释义并作赏析。 【答案】 译文:雨后龙孙(蜻蜓)穿过屋前长廊,在池中投下斑驳的影子,月亮显得暗淡无光。凤凰栖息在云端深处,每天衔来花朵到上面。 赏析: 首句写雨过天晴之后的景象。蜻蜓是雨后的常见物象,它飞过屋檐,掠过池塘
【注释】: 初至槜李遇蒋渔石大使:刚到达槜李,就遇到了蒋渔石。 通越门中逢故人:经过越州城门时遇到老朋友。 爽溪桥上送馀春:在爽溪桥上送走了春天的余韵。 燕飞官巷桃花老,莺啭江亭杨柳新:燕子飞过官巷,桃花已经凋谢,而江亭的杨柳刚刚吐绿。 行李风尘千里道,缊袍天地百年身:行李背负着尘土,走过千里路程,穿着粗布衣服,活了一辈子。 未闻淮海休兵甲,回首关山一损神:没有听到淮海地区停战的消息
南省郎官金马客,使车遥驻郭西林。 龙宫乞水波涛险,雁塔题诗薜荔深。 世外烟花春烂熳,云中幢戟夜萧森。 十年海国论文旧,风雨沧江辱屡寻。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克新所作,描述了作者在三塔寺留题的情景和感慨。诗人作为南省郎官,出使海外,使车远远地停在郭西的一座古寺旁。这里的“郭西”指的是三塔寺所在的地理位置,而“龙宫乞水”和“雁塔题诗”则分别描绘了作者在寺庙内外的经历。
奉答宣让王太子 数椽茅屋数株松,蒲榻高眠海日红。 不是贤王招不起,山人只合住山中。 注释:几间简陋的茅草屋,有几棵苍劲的松树,我躺在用竹子和藤蔓编织成的蒲草床上,在海阳的阳光下安然入睡。我不是被贤明的君王邀请而来的,我本来就该住在山里。 赏析: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由,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性格特点
注释:山寺在春天,雨后春深,我坐着看着花影映在台阶上。我吟诵新诗之后没有人来,只好把诗句写在芭蕉叶上。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芭蕉叶”为题,是取其形似书卷之意。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首句点明时令和环境,渲染了清幽静谧的气氛;次句描写诗人闲坐欣赏花影;第三句写诗人吟诵新诗无人应和,只能把诗句写在芭蕉叶上。全诗构思巧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注释】 金壶:盛酒器。玉露:指秋露。皇华:皇帝的封国名。内家:指皇后。宴罢:宴会结束时。省门:官署的门。扶上马:扶着上马。微风:轻风。侧帽檐花:把帽子歪向一边,让帽檐上的花随风飘动。 【赏析】 诗是描写一个贵妇人宴罢归家的情景,从“金樽”“黄土”等词语可以看出,此诗应为宫闱题材。 首句“金壶玉露逐皇华”,写贵妇人宴毕归来,手中提着金樽玉露,她的心情一定很高兴,所以“逐”字用得很好
【注释】 次:拜访,看望。 铁崖:指宋代文学家陆游的号。 贺狂、陶仙:指沈道士的号。贺狂,贺知章,字季真;陶仙,陶弘景。都是晋代人,以高洁著称。 紫霞:即紫霞峰,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县南。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对沈道士送他的行装的题咏之作。诗中写诗人和沈道士在会稽山前贺狂宅相会的愉快情景,以及他们同去句曲洞访陶潜故居的兴奋心情。全诗写得清新自然,情致悠然,颇有陶渊明《归园田居》的遗风。
【诗句释义】 海国元戎鬓未班,归来拄笏看青山。 田园暮景烟尘外,台榭春风锦绣间。 桐影连溪鸥卧稳,桂香吹月鹤飞还。 碧莼丝鲙黄花酒,时向樽前一解颜。 1. 海国元戎鬓未班:在海国的元帅,头发还未完全白。 2. 归来拄笏看青山:回到故乡,拄着笏板欣赏青翠的山。 3. 田园暮景烟尘外:田园景色在黄昏时分,被烟尘所掩盖。 4. 台榭春风锦绣间:台榭周围是春天的风和锦绣般的景色。 5. 桐影连溪鸥卧稳
奉答宣让王太子 数椽茅屋数株松,蒲榻高眠海日红。 不是贤王招不起,山人只合住山中。 注释:几间简陋的茅草屋,有几棵苍劲的松树,我躺在用竹子和藤蔓编织成的蒲草床上,在海阳的阳光下安然入睡。我不是被贤明的君王邀请而来的,我本来就该住在山里。 赏析: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由,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性格特点
注释:山寺在春天,雨后春深,我坐着看着花影映在台阶上。我吟诵新诗之后没有人来,只好把诗句写在芭蕉叶上。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芭蕉叶”为题,是取其形似书卷之意。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首句点明时令和环境,渲染了清幽静谧的气氛;次句描写诗人闲坐欣赏花影;第三句写诗人吟诵新诗无人应和,只能把诗句写在芭蕉叶上。全诗构思巧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的内容、手法和主题等。本题要求考生先分析“寄三塔云海和尚”,然后结合注释内容进行逐句释义并作赏析。 【答案】 译文:雨后龙孙(蜻蜓)穿过屋前长廊,在池中投下斑驳的影子,月亮显得暗淡无光。凤凰栖息在云端深处,每天衔来花朵到上面。 赏析: 首句写雨过天晴之后的景象。蜻蜓是雨后的常见物象,它飞过屋檐,掠过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