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邻娇小女,芳意未阑珊。
眉似初三月,琴能再四弹。
频来花下坐,自向镜中看。
不料伤春死,琼楼夜夜寒。

【解析】

本诗的译文:邻居有个美丽的女子,芳心未尽。她的眉毛像初生的月亮,琴声可以弹奏四遍。她经常来花下坐着,自己对着镜子看。没想到伤春而死,夜晚的琼楼冷清清。

“东邻娇小女”一句是说东邻有个年轻女子。“芳意未阑珊”,意思是芳心意犹未尽,还沉浸在美好感情之中。这是对女子的直接赞美。“眉似初三月”一句,形容女子眉如新月一样美丽迷人。“琴能再四弹”,意思是琴弹得特别好,可以反复弹唱。这里既写其才艺,又表其美貌。“频来花下坐”两句,写其行为举止。“花下坐”指在花丛中休息或闲坐,“自向镜中看”指照镜子梳妆打扮。“自向镜中看”句用典。南朝梁元帝萧绎《荡妇秋思赋序》有“窥镜则花面教愁,修容则玉容被憾”之语。“不料伤春死”一句,是说女子因伤春而病逝,“伤春”即伤春悲秋之意,“琼楼夜夜寒”,“琼楼”,美玉砌成的楼阁,代指女子华丽的住处;“夜夜寒”则暗指女子因伤春而病死,夜夜都在寒冷中度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宫怨诗。诗人以委婉细腻的笔法,描写了一位年轻貌美、知书达理的女子,因伤春而不幸早逝,表达了对她的无限悲痛和哀怜之情。此诗语言浅近平畅,但意境却幽远缠绵。全诗以“寒”字起兴,由“寒”字引出“花”“春”“楼”,将女子的美貌、才情以及与世无争的性情写得淋漓尽致。诗篇虽然短小,但情感深长,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东邻娇小女,芳意未阑珊。”“东邻”二字表明这位少女家就住在作者家的东边,所以称为“东邻”。这一句点明了少女住的地方,同时交代出了人物的身份。“娇小”两字突出了少女的体态之美。“芳意”指美好的心意,也就是好意。“阑珊”是凋残的意思,说明少女的好意还没有凋残,还在继续发展。这一联是对少女的直接描写。

颔联“眉似初三月,琴能再四弹。”“初三月”指的是上弦月。上弦月的特点是月牙向上弯,形如眉毛,故称“眉似初三月”。“琴能再四弹”是说琴技高超,可以多次弹奏。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少女的形象。

颈联“频来花下坐,自向镜中看。”这两句是说少女经常到花园中去坐着,也常常在照镜子的时候看着自己。这两句也是对少女的描写。

尾联“不料伤春死,琼楼夜夜寒。”最后一句是写少女的死讯传来后,人们感到意外。“琼楼夜夜寒”则是说少女死后,她所住的楼阁晚上总是很冷清。这两句是写少女死亡之后的情况。

【答案】

和寒山诗三首 其三

东邻娇小女(东邻:东边的人家。娇小:娇媚可爱。)

芳意未阑珊:美好的心意还没有凋残。

眉似初三月(眉:眉毛,初三月:上弦月)

琴能再四弹:琴技高超,可以多次弹奏。

频来花下坐(花:花朵。花下:花树下,借指花园。)

自向镜中看:在照镜子的时候看着自己。

不料伤春死:想不到因伤春而死去。(伤春:因春天景物美好而引起的伤怀情绪。)

夜夜寒:夜晚总是很冷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