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黄梅会里僧,一时放过岭南能。
至今大庾山头石,岁岁春风长葛藤。

【注释】

六祖:禅宗六祖之一,指惠能。岭南:广东一带。黄梅:即黄梅县。大庾山头石:位于今江西大余县西南的大庾岭上,有石刻“六祖惠能”四字,是六祖的道场。葛藤:藤名,蔓生,结子如豆。

【赏析】

惠能(公元638—713),俗姓卢氏,原籍范阳,一说姓马。唐中叶时,为避安禄山之乱,举家南迁。因在黄梅寺出家为僧,遂号“黄梅”。后来,他到曹溪宝林寺,从智药禅师学法。在慧能的影响下,他开始怀疑佛性问题,提出“见性成佛”的主张,并著《坛经》传世。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所居住的地方称为“黄梅庵”,并将他住过的寺庙命名为“黄梅禅寺”。惠能对禅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尊奉为禅宗六祖之一。惠能死后,弟子们根据他的说法,把《坛经》分为《顿教》、《渐教》两部分,使禅宗有了明确的教义和修行方式。惠能本人则被视为顿悟宗的代表人物。

本诗写惠能住持大庚寺时的情景。惠能于五祖弘忍圆寂后,由其门徒神会推为六祖,惠能也以偈语向神会挑战。神会作《问答录》,反驳惠能的“顿悟说”,而惠能则作此诗以回答。全诗用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惠能的形象和当时大庾山一带的景物。首句点明惠能与黄梅僧人的交往;次句写大庾山一带的自然景观及惠能在当地的声望;第三句写大庾山石上刻有惠能之名;末句写大庾山每年春风不断,而当年大庾山头上的葛藤也年复一年地生长着。诗中所写自然景观,既是惠能当年住持大庚寺时的实境,也暗示了惠能在此弘扬佛法、影响后世的事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