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丛中无位次,参方行脚谁家事。
随兴一念便乖张,莫向禅门探意旨。
须知真正道人家,到处忘怀悯自他。
烂沙浮沤盛满钵,闲来石上种莲花。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佛祖丛中无位次 - 在佛学中,没有固定的等级或地位。这表示在佛教的世界里,一切众生平等,没有高低之分。

  2. 参方行脚谁家事 - 指的是修行者四处游历,寻找合适的场所和时机进行修行。”参方”是学习、参访的意思,“行脚”则是指行走修行,这里强调了修行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3. 随兴一念便乖张 - 当一个人内心的念头随意而动时,可能会偏离原本的路线或目标。这反映了人在面对诱惑或冲动时的脆弱性。

  4. 莫向禅门探意旨 - 不要深入探究禅宗的教义或深层意义。禅宗注重直接的体验和悟性,而非文字或理论的解释。

  5. 真正道人家 - 真正的修行者(道家),他们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在的平和与自由。

  6. 到处忘怀悯自他 - 真正的修行者不受自己欲望的影响,也关心他人,表现出无私的胸怀。

  7. 烂沙浮沤盛满钵 - 烂沙和浮沫都象征着表面的、短暂的现象。在这里,它们被用来比喻那些看似丰富但实则空虚的事物或状态。

  8. 闲来石上种莲花 - 在闲暇之余,可以在石头上种植莲花,象征着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美和价值。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修行者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首句“佛祖丛中无位次”体现了修行者在佛教中的平等观念,即所有众生都有佛性,无需拘泥于形式。第二句“参方行脚谁家事”,表达了修行者的游历和求道精神,强调了修行的灵活和自发性。第三句“随兴一念便乖张”提醒我们保持警觉,避免因一时的念头而偏离正确的道路。

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阐述了真正的修行者应具备的品质,如超越世俗的“真正道人家”、“到处忘怀悯自他”,以及内心的宁静和淡泊名利的态度。最后两句则以自然景象作比,鼓励我们在平凡生活中寻找并珍惜美好事物,如在石头上种植莲花。整首诗歌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对修行者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