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阑笑语问姮娥,时缺时圆意若何。
底事生成蟾皎洁,谁人种得桂婆娑。
霓裳旧曲曾传否,玉兔灵丹肯与么。
不信冰轮高几许,清光能得遍山河。
诗句原文:
问月
凭阑笑语问姮娥,时缺时圆意若何。
底事生成蟾皎洁,谁人种得桂婆娑。
霓裳旧曲曾传否,玉兔灵丹肯与么。
不信冰轮高几许,清光能得遍山河。
注释解释:
- 《问月》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 “姮娥”指的是月亮中的嫦娥。
- “时缺时圆”形容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
- 诗句“底事生成蟾皎洁”询问为何月亮如此皎洁明亮。
- “谁人种得桂婆娑”表达了对于桂花树婆娑多姿的赞美。
- “霓裳旧曲”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歌曲。
- “玉兔灵丹”暗指月亮上有一只兔子和传说中的仙丹。
- “冰轮”指月亮,这里用来形容其明亮。
- “清光能得遍山河”表示月亮的光辉能够照耀到每一个角落。
赏析: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首先通过问月引出了对月亮的多种想象和探索。其中,“时缺时圆意若何”不仅反映了月亮的不稳定性,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而“底事生成蟾皎洁”则是在赞美月亮的美丽同时,也隐含了对自然界神奇造物的赞叹。此外,诗中还巧妙地将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中,如“谁人种得桂婆娑”不仅描绘了桂花的婆娑,也隐喻了人间的繁华与凋零。
《问月》不仅是一首咏月之作,更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宇宙、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体现了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才华,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