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绂元惭鼎贵姿,青毡聊憩共儒师。
逢时耻献河东赋,述往欣传邺下诗。
杖履此归闲可理,溪山时眺兴偏宜。
相将更作禅林集,笑拈庭前柏树枝。
东山小集次答李学谕二首
赤绂元惭鼎贵姿,青毡聊憩共儒师。
逢时耻献河东赋,述往欣传邺下诗。
杖履此归闲可理,溪山时眺兴偏宜。
相将更作禅林集,笑拈庭前柏树枝。
注释:
- 《赤绂》:古代官员的官服,红色,代表尊贵。
- 鼎贵:指权力显赫,地位尊贵。
- 青毡:古代官员所坐的垫子,用青布制成。
- 儒师:指学者或老师。
- 逢时:遇到适当的时机。
- 耻献河东赋:因为羞于献上《河东赋》。
- 述往:叙述过去的事情。
- 邺下诗:指的是《邺中赠黎居士善推》这首诗。
- 杖履:拄着手杖,穿着鞋子。
- 溪山:指山水景色。
- 禅林集:禅宗寺院中的诗集。
- 笑拈:微笑地拾起。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表达对友人李学谕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诗人在东山小集时,被李学谕的学识和风度所感动,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赤绂元惭鼎贵姿,青毡聊憩共儒师。”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己虽然身居高位(赤绂),但内心深处却感到惭愧(元惭),因为自己并没有达到像李学谕那样博学多才的境界。而李学谕只是坐在青毡上,与大家共同研讨学问(聊憩)。
“逢时耻献河东赋,述往欣传邺下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写作《河东赋》和《邺下诗》的羞愧感。因为这两种作品都是当时文人墨客所追求的,而诗人却未能在其中有所作为。然而,他对于能够传承这些诗歌的作品感到欣慰和高兴。
“杖履此归闲可理,溪山时眺兴偏宜。”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回到故乡后的闲适生活。他可以拄着手杖,穿着鞋子,自由自在地行走在美丽的山水之间。而这种悠闲的生活正是他最向往的。
“相将更作禅林集,笑拈庭前柏树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与李学谕一起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在禅宗寺院中的集会一样。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快乐和安宁,就像欣赏庭院前的柏树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