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欢彩旷萱除,玉节遥将慰笋舆。
九折那回邛阪驭,三长仍载汉闱书。
江亭去雁依山棹,驿路迁莺引使车。
往识倘垂幽侧问,为言久病卧相如。
【注释】
萱除:指张凤林被贬之事。萱,忘忧草。
玉节遥将慰笋舆:遥,遥远;慰,安慰。玉节,指代张凤林的官职;笋舆,竹制的小车。
九折那回邛阪驭:邛阪,山名;九折,形容山路曲折;邛阪驭,邛山之北的山路。
三长仍载汉闱书:汉闱,指汉朝的考试院;三长,指汉代的“三长”,即乡、亭、邮。书,公文或书信。
江亭去雁依山棹:江亭,指江边的亭子;依山棹,在山边划船。
驿路迁莺引使车:驿路,驿站的路;迁莺,指春天迁徙的黄莺;引使车,引导使者的车。
幽侧问:私下里询问。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和辞赋家。
【赏析】
《送张凤林太史竣使还朝》一诗为诗人送别友人张凤林而作。此诗先写张凤林被贬后,诗人对朝廷表示慰问。后叙及张凤林奉旨出京时,作者为他饯行。再言张凤林离京后,自己要向朝廷报告其情况。最后以朋友间互相问候来结束全诗。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的对象是张凤林这位太史,所以从开头就写“萱除”,即张凤林被贬之事。诗人与张凤林有深厚的友谊,所以诗人对张凤林的遭遇感到十分痛心,于是便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玉节遥将慰笋舆。”这里用典,典出南朝宋谢庄《宋孝武帝与王公贵人集竹林堂》:“谢安侍中夜宿,梦王右军(王羲之)来,坐共语,形影相赏。因曰:‘卿居东山何事?’谢云:‘年往意存,但萧然伤感。’既觉,使人更检诸帐,无所见。都无所闻。唯闻水上有声,如有人在耳畔,清言微响,如听音神。”谢庄梦中见王羲之,王羲之则以竹简上的字来回答他。这里诗人以竹节喻张凤林的玉节,以笋舆喻小车,以慰喻安慰,都是用典。
“九折那回邛阪驭”一句,是说张凤林这次奉命出使归来,将要经过九折坂。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知道张凤林此次出使归来,定将经过九折坂。九折坂,是蜀地的一道险峻之路。这里用来比喻仕途的艰险。
“三长仍载汉闱书”一句,也是用典。东汉时,有一位著名的官员叫张敏(字孟侯),他在任尚书令期间,曾为皇帝起草文书,深得皇帝的赏识。有一次,皇帝问他:“你当尚书令期间,有没有做过一些什么值得称道的事?”张敏回答说:“我曾经写过一篇奏章,劝谏皇帝不要轻信谗言。”皇帝听了以后很高兴,就赏赐给他三枚铜印和一枚大印章,并赐给他一辆小车,叫他可以到各地巡游。这里诗人以张敏自况,意思是说张敏曾经得到过皇上的赏识,现在张凤林也得到了皇上的赏识。汉闱,指的是汉代的考试院。这里的“汉闱书”,指的是张凤林此次奉命出使归来,将要经过汉闱。这两句的意思是指张凤林此次奉命出使归来,又将经过汉闱。
“江亭去雁依山棹”一句,意思是说他在江亭上看到一行南飞的大雁,正沿着山峰的方向前进。江亭,是临江建的亭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张凤林在途中经过江亭时,看到了一群南飞的大雁。这两句写的是旅途中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张凤林此次奉命出使归来的关切之情。
“驿路迁莺引使车”一句,意思是说在驿路上听到黄莺儿在鸣叫,好像在为张凤林指引着车子的方向。这里的“迁莺”,指的是黄莺儿在飞翔。莺儿在飞翔的时候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里诗人借莺儿来比喻张凤林此次奉命出使归来的情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在驿路上听到黄莺儿在鸣叫,好像在为张凤林指引着车子的方向。这两句写的是旅途中的景况。
“往识倘垂幽侧问”一句,意思是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想悄悄地向您打听一下您这次出使归来的情况。这四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希望有机会时,能悄悄地向他打听一下这次奉命出使归来的情况。
这首诗的结尾用了互问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古代诗歌中有其特殊的审美价值。它不但能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而且还能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就是一首典型的以互问形式来表达友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