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居蒙下,而我观蒙泉。
仿佛濠梁意,坐啸挹潺湲。
圣功求始达,混混叹逝川。
荒言舛不中,胡为恣流传。
泉显因谁者,千秋陆子贤。
其人久已没,吾怀孰寄宣。
【注释】
《蒙泉》:蒙泉,在山东泰安城北。
濠梁意:濠水之畔,鱼戏浅滩的意思。
圣功求始达:圣明的功业要等到开始时才能实现。
混混叹逝川:水流不断流逝,令人感叹。
荒言舛不中:荒诞之言不能通达真理。
陆子贤:指战国时期鲁国的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其人久已没:这个人已经去世很久了。
吾怀孰寄宣:《庄子·逍遥游》说:惠子向庄子讲“我听说楚国有个人叫支离疏,身体残缺不全,却在祭祀中担任乐师”。庄子回答说:“我听说齐国有个名叫朱泙的人,眼睛很大,却看不见东西;耳朵很灵,但听不见声音。他的头很大,颈子很长,嘴巴尖细而向下弯曲,鼻子扁而向上翘,脚小而粗壮,背脊弯曲,腰肥而肚大。他虽然身体畸形,但他的心却很好。”惠子问庄子:“先生认为支离疏是什么样的人呢?”庄子说:“你所说的那些特点,都是人们对于形体的一般看法,而支离疏却是与众不同的。现在你所说的‘支离’,不过是形容他身体的残缺,而你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人的外在表现而已,所以我认为你还是不了解支离疏呀!”
【赏析】
《蒙泉》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所作。此诗以泉水为题,借咏泉抒怀。首四句写泉水之美,次六句抒发感慨。末八句写诗人对泉的感受,并以此自喻。全诗意境高远,语言清新流畅。
一开篇即写“昔人居蒙下”,表明自己与泉水的密切关系,也点出泉水之源。二句承“昔人”而言,写诗人观泉之景。诗人站在蒙泉之滨,仰望那清澈的泉水从石缝中奔流而下,不禁想起“濠梁意”,联想到那濠上的鱼儿,自由地游戏着,多么快乐!然而这欢乐时光毕竟太短暂了,转眼间就过去了。三句承接前二句而来,进一步描绘了泉水之景。泉水汩汩流淌,发出潺潺声响,使诗人感到十分惬意。
过片两句,诗人由观泉转向抒情,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他想到圣人的事业也要等到开始时才能完成,就像这流水一样,滚滚向前,永不停息。可是自己却没有这样的本领,只能像这泉水一样,慢慢地流淌下去。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比喻,表达了诗人的苦闷和愤懑之情。
五句紧承前文而发,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感慨。诗人看到河水不停地流动,不免感叹时光的流逝。他想到自己一生坎坷多难,如今已年老力衰,再也不能为国为民作出什么贡献了。于是诗人想到要将自己的心志寄托给一个能够理解自己的知己来表达出来。这里的“荒言”“不中”指的是那些空洞的言论,而“胡为恣流传”则是说自己为什么要随便地把它们传播开来呢?
最后两句,诗人以泉水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认识。他认为泉水之所以能长久地存在于世,是因为有人欣赏它、珍惜它。而他之所以能长久地生存下来,是因为得到了世人的理解和支持。然而他自己却已经去世很久了,再也找不到一个像庄子那样懂得欣赏他的人,于是他感到十分孤独和寂寞。
这首诗以泉水为题,通过对泉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他既看到了泉水的美丽和力量,又看到了它的脆弱和无奈。同时他也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助,以及人们对他的不理解和冷落。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和绝望,相反他却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信念。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