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容濯濯出天然,每到春来却自怜。
处士门前斜带雨,将军营里细含烟。
柔条无力因垂地,飞絮多情欲上天。
折赠行人离别后,不堪憔悴日三眠。

【注释】

芳容:指柳树的娇美姿容。濯濯:水珠晶莹的样子。

自怜:自己觉得可怜。处士:隐居在家的人,此处指诗人的朋友任文甫。斜带雨:指柳树枝条被雨水打湿。将军营里细含烟:指柳树枝条被军营里升起的炊烟熏得发白。柔条:柔软的枝条。垂地:下垂地面。飞絮:柳絮,指柳树的种子或果实。多情欲上天:形容柳絮随风飘荡,似乎想飞到天上一样。折赠:赠送。行人:指离别的人。日三眠:指一天要睡三次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柳喻人,借柳抒发自己的情感。全诗语言平易自然,用典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的豪放风格。

首句“芳容濯濯出天然”,写柳树的美丽姿色和自然风韵。柳树生长在河岸边、湖边、河边,春天到来时,柳树发芽抽叶,枝叶翠绿,婀娜多姿,妩媚动人。诗人抓住了这些特点,描绘了柳树的美丽姿色和自然风韵,使人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景色之中。

第二句“每到春来却自怜”,描写诗人对柳树的喜爱之情。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候。而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婀娜多姿,美丽动人。诗人常常独自欣赏柳树的美,感叹它的生机勃勃,因此对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第三句“处士门前斜带雨,将军营里细含烟”。写柳树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风貌。诗人用“带雨”和“含烟”两个动词,描绘了柳树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在处士家门口,柳树枝条被雨水打湿,显得柔弱无力;而在军营里,柳树枝条则被炊烟熏得发白。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柳树在自然环境中的不同风貌。

第四句“柔条无力因垂地,飞絮多情欲上天”。写柳树枝条的柔弱和柳絮的飘逸。诗人通过对柳枝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柳树枝条虽然柔弱,但却能够垂下地面;而柳絮则像有翅膀一样,想要飞到天空中去。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赞美和热爱。

第五句“折赠行人离别后,不堪憔悴日三眠”。写柳树在离别后的凄凉景象。诗人将自己比作离别的人,表达了对柳树的深深眷恋。当柳树枝条被折断送给他人时,它会感到痛苦和不安;而在离别之后的日子里,它更是难以承受相思之苦,每天要睡三次觉。这两句诗运用拟人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平易自然,用典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的豪放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