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二年驾黄龙,抚摩河伯鞭驱风。朝发夕至见铜鼓,铜鼓簴县神上宫。
初见殊形胆若怯,跂翼古异心推崇。传自马援伐蛮方,得此交趾夷甸中。
刻列星辰及牛女,魑魅魍魉无能逢。丹翠金石杂其状,恍惚太上鬼斧工。
更凿龟螭踞其背,一阴一阳立雌雄。父老相传国初时,击之声震千里洪。
水旱灾祲告海若,伐鼓鼓响神来宗。至此正统北狩年,萧养作逆据大东。
僭王改号侮诸夏,欲取两鼓归贼中。百神奋怒不肯与,贼窃其一归艨艟。
风雨雷电海水黑,此鼓跃入溟蒙空。以后击雌雄辄应,离别凄惨难为容。
迩来好事铸其匹,钜细新故岂等同。近闻儋耳之间山崩裂,流沙激出铜鼓公。
体制尺寸恰相类,民欲归神贪天功。相君有力夺异贝,袭诸记室深房栊。
俗人耳食未尽信,怀古感慨思其踪。昌黎石鼓子瞻和,前后两歌歌鏦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铜鼓歌》,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深刻的意境和哲理。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辛丑二年驾黄龙,抚摩河伯鞭驱风。——在辛丑年的二月,皇帝乘着黄龙车,用马鞭赶着风前行。
  2. 朝发夕至见铜鼓,铜鼓簴县神上宫。——清晨出发,傍晚就能见到铜鼓,铜鼓矗立在神祇的宫殿里。
  3. 初见殊形胆若怯,跂翼古异心推崇。——初次看到铜鼓时,它的形态奇特,让人感到害怕,但跂翼鸟的出现却让人觉得它非常神奇。
  4. 传自马援伐蛮方,得此交趾夷甸中。——据说这是由马援在讨伐蛮族时获得的,当时交趾的夷人部落中也有这种铜鼓。
  5. 刻列星辰及牛女,魑魅魍魉无能逢。——铜鼓上刻有星辰和牛女的形象,魑魅魍魉之类的邪恶力量都无法碰到它。
  6. 丹翠金石杂其状,恍惚太上鬼斧工。——铜鼓的颜色是由丹、翠、金、石等混合而成,给人一种仿佛是太上老君用鬼斧雕琢出来的感觉。
  7. 更凿龟螭踞其背,一阴一阳立雌雄。——在铜鼓的背后还有龟和螭(古代神话中的龙)的形状,它们象征着阴阳对立,代表着雌雄之间的平衡。
  8. 父老相传国初时,击之声震千里洪。——老一辈的人传说,这种铜鼓是在国家初建时制造的,当时它的声音能震动整个千里江山。
  9. 水旱灾祲告海若,伐鼓鼓响神来宗。——当水旱灾害或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会敲鼓向神明祈求保佑,这时敲击铜鼓的声音就会响起,神明也会回应。
  10. 此鼓跃入溟蒙空,以后击雌雄辄应。——随着铜鼓的跃入大海之中,它的声音也变得更加悠远和神秘,每当敲击铜鼓时,都会听到雌雄之间的应和声。
  11. 迩来好事铸其匹,钜细新故岂等同。——近来有人喜欢制作铜鼓的复制品,无论是大还是小,都是新的或者是旧的,这些复制品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相同之处。
  12. 近闻儋耳之间山崩裂,流沙激出铜鼓公。——最近听说在儋耳地区发生了山崩地裂,流沙中激出了铜鼓。
  13. 体制尺寸恰相类,民欲归神贪天功。——这种铜鼓的尺寸和形状都非常相似,人们都想要借助铜鼓的力量来祈求神明的庇佑。
  14. 相君有力夺异贝,袭诸记室深房栊。——宰相有力量夺取了不同寻常的宝物,这些宝物都被收藏在深房间中。
  15. 俗人耳食未尽信,怀古感慨思其踪。——普通人只是听到了一些传言,并没有完全相信,他们心中不禁感叹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16. 昌黎石鼓子瞻和,前后两歌歌鏦鏦。——这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石鼓歌》的前两句,与李贺的这首诗形成了呼应。

赏析:
这首诗以铜鼓为主题,通过描绘铜鼓的外形、声音以及与神明的互动,展现了中国古代铜鼓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古代文化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