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孑孤鸟,渴饮徘徊。
养弃何人,深丛馁栖。
鸱鸮疾声,微息难谐。
幽梁卑枝,结兹永怀。
【注释】
孑孑:孤单的样子。
养弃:指养育、遗弃。
深丛:幽暗的丛林,这里指深山老林。
微息:微弱的喘息声。
谐:合拍。
卑枝:低矮的树枝。
结兹永怀:寄托深远的思念。
【赏析】
《和陶归鸟诗六十八首》,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写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当时陶渊明已经辞官,回到故乡躬耕田园,过着隐居的生活。此诗就是诗人在归隐后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四句,每句八字,平仄相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第一句“孑孑孤鸟”,用“孑孑”形容鸟儿孤独的样子,以突出其孤独无依的状态。
第二句“渴饮徘徊”。鸟儿口渴得无法忍受,只好东张西望,寻找可以喝的地方。
第三句“养弃何人”,用“养弃”形容人们对鸟儿的态度,既没有喂养也没有抛弃,而是任凭它在山林里自生自灭。
第四句“深丛馁栖”,意思是鸟儿在深山老林里找不到食物,只能饥饿地栖身。
第五句“鸱鸮疾声”,用“鸱鸮”形容鸟儿发出的叫声,声音尖锐而急促。
第六句“微息难谐”,意思是鸟儿因为喉咙干渴,发出的声音也变得低沉而无力,难以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关注。
第七句“幽梁卑枝”,用“幽梁”形容鸟儿所处的环境,即深山老林里的小树和枯枝。
第八句“结兹永怀”,意思是鸟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深深地怀念着曾经陪伴自己的人们。
这首诗通过对一只孤独的鸟儿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