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吏迎相挽,孤帆尽日稽。
束云淮县小,崩浪楚山低。
风雨千灵集,乾坤七圣迷。
长安不可望,畏路重含悽。

【注释】

①阻风:被风阻。

②津吏:指船的官吏或船员。

③孤帆:单薄的船帆,比喻孤独的旅人。稽:停泊,停留。

④束云:云气聚拢的样子。淮县:即淮阴县。今江苏淮阴市。在淮河以北,故称。

⑤崩浪:波涛汹涌。楚山:即荆山,山名,在今湖北南漳西北。

⑥千灵集:众多神灵聚集。

⑦乾坤:天和地。七圣:七位神仙。

⑧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⑨含凄:含着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行舟至湖口受阻,触景生情而作。首四句叙事写景,五、六两句抒情,后四句又回到写景,最后以“含凄”收尾,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前四句先写江中遇风,后写江边泊舟,中间插叙了与友人相别之事,为下四句抒怀作引。

起笔点出江行受阻,“迎相挽”,见其殷勤;“尽日稽”,见其挽留之殷切。“孤帆”、“尽日”与前面“阻风”照应,“尽日稽”与“孤帆”相应,构成一种时间空间上的回环往复。次句写舟中景色。“束云”,“束”,收敛、聚拢之意。“束云淮县小”,谓云气在淮阴县城一带凝聚、收缩。“崩浪楚山低”,谓浪涛在荆山一带汹涌澎湃。两句都是用夸张的手法写景,突出了水势的浩大。三、四两句写风雨天气。“风雨千灵集”,谓风雨使无数神灵汇聚于舟上,为下文抒发感情张本。“乾坤七圣迷”,既指风云雷电等自然现象,也含有人事的隐喻,意谓风雨使天地间一切都陷入一片迷蒙混沌之中。“迷”字用得很妙,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紊乱气象,又暗示了诗人心境的迷茫。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心境。“长安不可望”,谓长安(京城)远不可及,言志难酬,壮志未酬之感;“畏路重含悽”,谓怕再踏上征途,内心充满悲伤。“重”字用得极巧,既形容旅途之长,又写出诗人对前途的悲观失望情绪。此句与前面“孤帆尽日稽”呼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滞留不进的苦闷心情。全诗语言平易流畅,但运笔灵活多变,前后映衬,虚实相间,富有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