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间疑鬓发,天上见文章。
以尔丈人行,当时童子郎。
霜风鸣蒯铗,春雨涩荷裳。
莫作穷途恸,烟霞许并狂。

皇甫司勋宅逢故九江守王丈王于先君同年其来也为其尊大夫乞皇甫志墓因赠五言三章

客间疑鬓发,天上见文章。

以尔丈人行,当时童子郎。

霜风鸣蒯铗,春雨涩荷裳。

莫作穷途恸,烟霞许并狂。

注释:皇甫司勋:姓皇甫名司勋(一作公绪)。唐代诗人,字子奇。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天宝中为左拾遗、补阙。安史之乱后,避地江夏(今湖北武昌),居江夏之东城山。大历四年(769年)迁居衡州。大历六年(771年)任衡州司马。大历十二年(777年)病卒。著有《甫里先生集》。

客间:客居异乡。

疑鬓发:怀疑自己的白发已经增多了。

文章:文章成就。

以尔丈人行:以你做我的长辈。

当时童子郎:当时的小童,指自己。

霜风:秋风吹动树叶发出的沙沙声。

蒯(kuǎn )铗(jié):剑柄,古代佩剑的横木。

荷裳:荷叶做的裙子。

莫:不要。

穷途:走投无路。

恸(dòng):悲痛。

烟霞:山间的云霞。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是诗人在异乡时遇到故人,赠给故人以诗的情景。《皇甫司勋宅逢故九江守王丈王于先君同年》全诗共三章。首章写诗人初到异乡时的感慨,颔联用典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意,颈联描绘友人与自己的交往,尾联劝慰友人要豁达大度。

第一句:“客间疑鬓发”,客居异地,怀疑自己是否已老。“客间”即客居于外地。“疑”字表现了诗人初到异乡时的困惑和不安。“鬓发”代指人的容颜,“疑”字表明诗人对自身变化的敏感和关注。

第二句:“天上见文章”,这里比喻友人的文章如天之高远,才华横溢。“文章”在这里不仅指文学才华,也可以理解为友人的品行、学识等综合能力。诗人用此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与赞美之情。这里的“天上”象征着极高的境界和无限的可能,而“文章”则代表了友人在这些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和卓越成就。

第三句:“以尔丈人行”,意为你是我辈中的长者,应当受到尊重。“尔”是对对方的尊称,“丈人”是对对方长辈或尊敬的人的称呼,这里用作敬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第四句:“当时童子郎”,回忆起当年与友人一起度过的日子,那时的自己还是一名青涩的少年郎。“童子郎”指的是年轻时的我,与友人共同经历了那段美好的时光。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那段时光的美好回忆。

第五句:“霜风鸣蒯铗”,秋风中响起了寒风呼啸的声音,如同宝剑被拔出来时发出的声音。这里借风声象征人生的艰辛和磨难。“蒯铗”是一种古代的武器,此处用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

第六句:“春雨涩荷裳”,春雨绵绵,打湿了荷花的衣裳。这里用春雨来喻人生的挫折和磨难。“荷裳”指的是荷叶制成的裙子,象征生命的脆弱和不经风雨。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挫折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

第七句:“莫作穷途恸”,不要因为困境而过于悲痛。“莫”表示不要,“作”是动词,表示做、产生,“穷途”意为走投无路。整句的意思是不要因为生活的困境而过度悲伤。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八句:“烟霞许并狂”,愿与友人一同追求那烟霞般的美好境界,享受那份自在与狂放。“烟霞”是指山水之间的美丽风光,也常用来比喻超脱尘世的美好境界。“许”表示允许、愿意,“并狂”意为共同追求那份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整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希望与他人共享这份美好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人生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