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徐子地,柱后汉臣冠。
地挟黄河峻,冠凌白雪寒。
风流千骑拥,祖道万人看。
自有攀辕泪,时平借寇难。
这首诗的译文是:彭城徐子地,柱后汉臣冠。
地挟黄河峻,冠凌白雪寒。
风流千骑拥,祖道万人看。
自有攀辕泪,时平借寇难。
【注释】:徐子:即徐县,今属徐州市。
柱后汉臣冠(kàn):指东汉时期的徐县令徐邈(yuē),他在任上勤政爱民,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治理徐县有方,治理有方的地方官员都佩戴他的肖像作为标志,所以称“柱后汉臣冠”。
地挟黄河峻(jùn):徐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从其南边流过,地势险要。
冠凌(líng)白雪寒:徐县地处寒冷地带,冬天气温较低,而徐邈的画像却能抵挡严寒,因此用“凌”字来形容他的画像。
风流千骑拥:徐邈在任期间深受百姓爱戴,他死后,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他送葬,场面非常热闹,有千名骑士护送棺材。
祖道万人看:人们聚集在一起为他送行,观看送葬仪式。
自有攀辕泪:徐邈的画像被挂在家中,百姓看到后,感动得流泪。
时平借寇难:当时战乱平息,百姓们为纪念徐邈的功绩,将他的画像挂在家中,以示纪念。
赏析:此诗描写了徐邈生前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的事迹,以及他死后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他送葬的场景。诗中通过描绘徐邈的画像和送葬仪式,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他清廉、勤政爱民品质的赞美。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和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