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忆观风使,能留过式名。
罘罳承露重,棹楔与云平。
尊已时三达,荣为国五更。
唯输布衣贱,聊表郑康成。

【注解】

观风使:汉代设置的监察地方风俗的官职。式名:指官位。罘罳(fú wěi):古代一种装饰性的屏风。棹楔(zhào xiē):船桨。荣为国五更:指在朝廷中受到恩宠,五次上朝时被提升。布衣贱:平民百姓的身份低微。郑康成:东汉人,字康成,博学有才气,曾任蜀郡守。

【赏析】

《太保刘文安公挽诗十咏》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以颂扬的口吻写一位官员的生平和功绩,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怀念之情。

首联“颇忆观风使,能留过式名”,作者回忆起曾经担任观风使的刘文安公,他在任职期间留下了美好的名声。观风使是汉代的一种官职,负责考察地方风俗民情,以了解各地的利弊得失,并上报朝廷。作者提到刘文安公能够留下好名声,是因为他的政绩卓著,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颔联“罘罳承露重,棹楔与云平”进一步描绘了刘文安公的形象。罘罳(fú xiè)是古代一种装饰性的屏风,象征着尊贵的地位。作者用“承露重”来形容刘文安公地位崇高,如同承受着露水的重担一样;而“棹楔与云平”则形容他的权力无边无际,如云一般高耸。这两联描绘出一幅刘文安公威仪凛凛、权倾朝野的形象。

颈联“尊已时三达,荣为国五更”进一步赞美了刘文安公的才能。尊已经三达,指的是他的地位已经达到最高点;而荣为国五更,则是指他在朝廷中受到的恩宠,五次上朝时都被提升。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刘文安公才能的敬仰之情。

尾联“唯输布衣贱,聊表郑康成”则是对刘文安公人格特质的赞颂。布衣贱表示刘文安公出身平凡,地位低下,但他并不以此为辱,反而乐于接受这种身份。最后一句引用了东汉人郑康成的典故,表示刘文安公虽然地位不高,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操守。

整首诗通过对刘文安公生前事迹的回忆和赞美,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批判。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刘文安公的形象和成就,展示了他卓越的才华和品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