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色浮不尽,为君染琴书。
欸乃一声发,千山残照余。
星河挂槛静,岚雾扑窗虚。
岂以元龙简,能令求仲疏。

再题幼于浮黛阁

黛色浮不尽,为君染琴书。

欸乃一声发,千山残照余。

星河挂槛静,岚雾扑窗虚。

岂以元龙简,能令求仲疏。

【注释】

  1. 再题:再次题写诗作
  2. 幼于:年轻的时候
  3. 浮黛阁:指代一个女子的名字或地名
  4. 为君染琴书:为你染上琴和书的颜色
  5. 欸乃:古代一种船歌
  6. 千山残照余:山峦在夕阳下显得模糊不清
  7. 星河:银河
  8. 岚雾扑窗虚:岚雾弥漫,笼罩着窗户
  9. 元龙简:指诸葛亮的《出师表》
  10. 求仲疏:即《陈情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幼于”的女子的赞美之作。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女子的深深眷恋之情。

第一句“黛色浮不尽,为君染琴书”,描述了女子的美貌如同深不见底的青黛色,她用自己的美丽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色彩。这里的“黛色”指的是女子的眉毛,因为古代女子常以黑眉为美,所以这里用黛色来形容。而“浮不尽”则意味着女子的美丽如同流水般永不枯竭。接着,诗人又用“为君染琴书”来表达自己对女子深深的喜爱与感激之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因为女子的美丽,他愿意为她染上琴和书的颜色,让她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三两句“欸乃一声发,千山残照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欸乃”是一种船歌,这里用来象征宁静和平的夜晚。而“一声发”则暗示着月亮升起的时刻。在这寂静的夜晚,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千山万水,使它们看起来只剩下模糊的影子。这里的“残照”指的是夕阳西下的余晖,暗示着一天的结束。

第四、五句“星河挂槛静,岚雾扑窗虚”则是描绘了一个更为幽静的景象。星河挂在窗槛之上,静静地闪烁着光芒;而岚雾弥漫在窗户外,仿佛随时都会扑进屋内。这两个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最后两句“岂以元龙简,能令求仲疏”,则是诗人对女子的赞美之词。在这里,“元龙”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他曾写过一篇《出师表》,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刘备的怀念之情。而“求仲疏”则是东汉名臣李固所写的一篇奏章,他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责任感。诗人借用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表达他对女子的敬仰和爱恋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名叫“幼于”的女子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人也借助历史典故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