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军本清贵,暮年厌时私。
偶闻远游讯,遂结良常期。
峥嵘破羌帖,掩抑誓墓辞。
朝贤未应悉,惟许蓝田知。
【注释】
览古感时偶成:浏览古代历史,因时而发感慨。
右军:指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他曾官至右军将军,故称“右军”。
暮年厌时私:晚年厌倦了官场的私利。
远游讯:远游的书信。
良常期:与友人长久交往的承诺。
峥嵘破羌帖:形容书法雄健有力,气势磅礴。
掩抑誓墓辞:悲悼死者的言辞,充满了压抑之情。
朝贤未应悉:对朝廷中贤能之士的了解并不全面。
惟许蓝田知:只有像王献之这样了解他的人才知道。
【赏析】
这是一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作。诗人在浏览历史的时候,感叹时事,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诗句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懑。
全诗如下:
右军本清贵,暮年厌时私。
偶闻远游讯,遂结良常期。
峥嵘破羌帖,掩抑誓墓辞。
朝贤未应悉,惟许蓝田知。
【注释】
- 右军:即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2. 暮年:指晚年。3. 远游讯:指远方的书信。4. 良常期:与朋友长期交往的承诺。5. 破羌帖:指书法作品《破羌帖》。6. 掩抑:压抑。7. 誓墓辞:指祭文《祭侄文稿》。8. 朝贤:指朝廷中的贤者。9. 蓝田:指王献之,诗人的好友。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浏览古代历史时,因时而发感慨,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句“右军本清贵”,直接点明作者的身份——王羲之,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和挫折。这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王羲之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处境。
颔联“暮年厌时私”,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心境。这里的“暮年”指的是晚年,而“厌时私”则是指厌倦了官场的私利。诗人在晚年仍然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颈联“偶闻远游讯,遂结良常期”,则是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孤独和寂寞中,仍然关心着远方的朋友,希望他们能够度过难关,实现自己的理想。
尾联“掩抑誓墓辞,朝贤未应悉”,则是诗人对现实的看法和态度。这里的“掩抑”是指压抑,而“誓墓辞”则是指祭文《祭侄文稿》中所包含的情感。诗人认为,现实中的贤人并没有被广泛地认识和理解。因此,他希望朝廷能够更加重视这些贤人,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最后两句“惟许蓝田知”,则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的珍视之情。这里的“蓝田”指的是王献之,他是诗人的挚友,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诗人认为,只有像王献之这样的知己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与他共同分享这份喜悦和悲伤。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慨之情,以及对于知己的珍视之情。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