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璋感先志,诸王贪夙因。
雕锼惭伎俩,刊削减嶙峋。
千佛本非佛,一身犹幻身。
云门拈出后,黄面少精神。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注意结合诗句分析。“雕锼惭伎俩,刊削减嶙峋”的意思是:雕琢削去山石上的棱角,使它变得平整圆润;用斧子砍断树枝,使之变得光滑平整。比喻人因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自己,或因受到挫折、打击而改变志向。“千佛岩”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里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千佛本非佛,一身犹幻身。云门拈出后,黄面少精神。”意思是:佛像千千万万,哪一位不是由泥土塑成?我一身也像这千千万万的雕像一样,只不过是个幻象。在佛教中,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黄面”指阿弥陀佛像,因为其肤色为黄色而得名。“精神”,指佛教徒的精神世界。“黄面少精神”意为:阿弥陀佛虽黄面但有精神,我虽无精打采但心有所感,因此,即使身处千佛山上,也会感到一种精神的力量的存在。
【答案】
译文:
仲璋感先志,诸王贪夙因。
雕锼惭伎俩,刊削减嶙峋。
千佛本非佛,一身犹幻身。
云门拈出后,黄面少精神。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朝末年,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作者面对满目疮痍的现实深感痛心,因而以咏史抒怀的形式,表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简炼含蓄,富有理趣,既表现出作者深沉的爱国激情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又体现了他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