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边马塞回中,候火甘泉极望同。
风雨雕戈秋入塞,云霄玉几昼还宫。
书生自抱终军愤,国士谁讥魏绛功。
北望苍然天一色,汉家高碣倚寒空。

书庚戌秋事

传闻边马塞回中,候火甘泉极望同。

风雨雕戈秋入塞,云霄玉几昼还宫。

书生自抱终军愤,国士谁讥魏绛功。

北望苍然天一色,汉家高碣倚寒空。

注释:

  1. 传 闻:听说;听到。
  2. 回中:地名,即今宁夏固原县一带,古时为秦、西汉时期北方边陲要塞之一。
  3. 候火:古代的一种防御措施,即在烽火台点火,以警戒敌人来犯。
  4. 甘泉:地名,汉武帝刘彻的温泉胜地,位于长安西北,传说汉武帝曾在此炼丹求仙。
  5. 雕戈:兵器,这里指战马。
  6. 苍然:广阔的样子。
  7. 天一色:天空呈现出一片颜色。
  8. 汉家:汉朝人的自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情诗,通过诗人对古代历史的回顾和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
    首句“传闻边马塞回中”,诗人首先从听到的消息开始,了解到边疆有战事发生。这里的“传闻”表明了消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紧迫性。
    第二句“候火甘泉极望同”,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场景。这里的“候火”指的是在烽火台上点燃烽火信号,以示警戒。而“甘泉”则是指汉武帝刘彻的温泉胜地,传说汉武帝曾在此炼丹求仙。这两个词都带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使得整个诗句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风雨雕戈秋入塞,云霄玉几昼还宫”,则是对战争过程的具体描述。这里的“风雨”象征着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而“雕戈”则代表了武器的锋利和战争的残酷程度。同时,“秋入塞”和“昼还宫”则分别描绘了战争的开始和结束,使得整个诗歌的节奏更加紧凑和鲜明。
    最后两句“书生自抱终军愤,国士谁讥魏绛功”,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赞颂。这里的“书生自抱终军愤”指的是汉代的终军,他因上书批评武帝过度追求长生不老而被贬为庶人。而“国士谁讥魏绛功”则是对魏舒的评价,魏舒曾在晋国担任大夫等职,后归晋,被封为阳处父。这两个历史人物都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得到了后世的赞誉和敬仰。
    最后一句“北望苍然天一色,汉家高碣倚寒空”,则是诗人对整个战争场景的总结和感慨。这里的“北望苍然天一色”,描绘了整个战场的辽阔和壮观,而“汉家高碣倚寒空”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和平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意识和丰富的文化素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