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简凭过散寂寥,汉宫华月绮春宵。
青云坐向论心失,白雪歌容攘臂骄。
五子中原天未厌,千秋吾道日相要。
城钟渐送栖乌起,冠盖长安总自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然后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诗中的表现手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最后写出自己的看法。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生要逐句进行解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
首联:“折简凭过散寂寥,汉宫华月绮春宵。”意思是:我手持书信,穿过寂静的夜空,向远方的朋友问候。“折简凭”即“以简相寄”,“散寂寥”指朋友不在家。“汉宫华月绮春宵”写景抒情。“汉宫”即汉朝皇宫,这里代指友人的居所(住所)。“华月绮春宵”即华丽的月光照耀着春夜,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颔联:“青云坐向论心失,白雪歌容攘臂骄。”意思是:我在高高的青云上谈论心事已失去往日的光彩;我那洁白如玉的歌容,在攘臂自傲。“论心”指谈心,“青云坐向论心失”,指诗人在高远的云霄之上与友人谈心,但已失去了往昔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白雪歌容”,比喻洁白美好的容颜。“攘臂骄”形容诗人得意洋洋的样子。“白雪歌容”指诗人的文采飞扬,才华出众。“攘臂骄”,形容诗人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颈联:“五子中原天未厌,千秋吾道日相要。”意思是:我的五位朋友还在人世间,他们的志节永垂不朽;我的学说将得到千秋万代的传诵和追求。“五子”指五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中原”指中原大地或祖国,“天未厌”即天下未弃。这两句说,虽然他们身遭不幸,但他们的志节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千秋吾道日相要”指自己的学说将会被世人所追求。“吾道”指自己的主张,“日相要”即每天被人们所追求。
尾联:“城钟渐送栖乌起,冠盖长安总自饶。”意思是:城中的钟声渐次地敲响了,乌鸦从巢穴中飞起;达官贵人纷纷来到京城,个个都显得十分富有。“栖乌”指乌鸦归巢,乌鸦归巢表示夜晚来临,这里借喻为时光流逝。“冠盖”是古代官吏所戴的高帽和车盖,泛指官吏、显贵。“总自饶”即都显得很富足。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友之作。诗人在夜中折简,遥想友人的处境,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
诗的前四句写景抒情。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点明时令。第二句承“夜过”而来,用“汉宫”代指友人的居处,表明自己身处异地,怀念友人。第三、四句写自己与友人在青云之上论心,却因“论心失”而感到惆怅。“白雪歌容”则比喻诗人的文采飞扬,才华出众。“攘臂骄”,形容诗人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中间四句写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祝愿。“五子中原天未厌”、“千秋吾道日相要”,说明诗人对自己的学说充满信心。诗人希望友人能继续努力,实现自己的学说。“五子”,“千秋”,都是虚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说的信心,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真诚关心。
尾联写诗人对友人处境的担忧及美好祝愿。“城钟”暗示时间已经不早。“栖乌起”意味着夜已深。“冠盖长安”,表明友人地位高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忧虑以及美好的愿望。
全诗以“夜过”开头,以“栖乌起”结束,构成一个由夜到晓的完整过程,构思巧妙,浑然一体。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巧妙地将自己的主观情思融入客观意象之中,使作品既含蓄蕴藉又自然流畅。